花園的花朵更鮮艷


——豐南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掠影


近年來,豐南區深入開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示范區創建,擴增資源、優化布局、提升質量、做強保障,不斷拓展義務教育公平廣度深度。該區繼創成“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示范區”后,今年又通過了“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省級評估。


為解決農業轉移人口最關心的教育問題,豐南區投資22億元新建的豐南區二中、西城學校、銀豐中學去年同時投用,新增學位8000個。今年又穩步啟動了兆豐小學、黑沿子小學等4所城鄉中小學校新建項目,計劃總投資7億元,新增學位8280個,確保優質教育資源充足供給。


著眼于義務教育城鄉布局優質均衡,豐南區綜合城鎮化進程、常住人口規模、人口變化趨勢等因素,科學測算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位需求,超前規劃未來五至十年城鄉學校布局,2021年以來累計教育投入71.68億元,新改擴建及維修改造學校80所。超前保障教育用地擴容,將學校建設作為公共設施配套的第一要務,城鄉規劃教育用地達104塊、4000余畝,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教育用地長遠保障。


針對農村學校規模小、生均經費總額少問題,該區優先保障教育資源農村傾斜,2020年以來,累計為農村學校投入3.9億元,實施了校舍、取暖、食堂、安防、教育裝備等升級改造工程,為30所農村學校新建改建塑膠操場,為12所農村學校新改擴建高標準教師宿舍,推動農村學校由弱變強、持續蛻變。


為了更多的好老師愿意扎根農村、深耕一線,豐南區推動義務教育師資力量優質均衡的各項改革措施,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縮小城鄉、校際辦學質量差距。推行“定鄉鎮、定學校、定學科”招聘辦法,建立新教師服務期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師資的年齡、學科、學歷等結構性問題,全區教師本科學歷占比達91%、研究生學歷占比5%、教師專業對口率達100%,農村學校本科以上學歷占比88.9%。


文化課是優質、音體美也是優質。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最終目標是讓每名孩子從“有學上”到“好上學”“上好學”,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朵朵鮮艷”。豐南區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重點從五育并舉、智慧教育、評價體系等方面蓄力賦能,構建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發展新格局。首創“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養一德”養成教育活動,把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融入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過程。培育足球、抖空竹、麥稈畫、五谷糧藝、舞龍舞獅等中小學體藝特色項目30余個,組建音體美、手工、科技等500多個社團和小組,有效實現“課上+課下”銜接拓展。


推進智慧課堂建設,實施校園信息化、感知化、智能化工程,建成智慧校園綜合服務中心,搭建豐南教育云平臺,配置云桌面計算機6300多臺、多媒體教室1200余個、自動錄播室93個,城鄉中小學千兆光纖和無線網絡全覆蓋,用“線上資源均衡”助推“線下優質均衡”。


記者 杜雯拓 呂光宇 閆軍 通訊員 劉贊杰 攝影報道


去年投入使用的豐南區西城學校有91個教學班,學生4100多人。嶄新美麗的校園、智能化的教學設備,讓人眼前一亮。


推進智慧課堂建設,實施校園信息化、感知化、智能化工程,建成智慧校園綜合服務中心,搭建豐南教育云平臺,配置云桌面計算機6300多臺、多媒體教室1200余個、自動錄播室93個,城鄉中小學千兆光纖和無線網絡全覆蓋,用“線上資源均衡”助推“線下優質均衡”。


豐南區推動義務教育師資力量優質均衡的各項改革措施,吸引了優秀高校畢業生回鄉任教。圖為燕山大學研究生彭鑫畢業后回母校畢武莊小學任教。


2020年以來,累計為農村學校投入3.9億元,實施了校舍、取暖、食堂、安防、教育裝備等升級改造工程,為30所農村學校新建改建塑膠操場。


92輛最新國標校車實現學校與家長間“手遞手”無縫對接,惠及262個村莊、6000多個家庭。


學校營養午餐,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不限量供應,讓每個孩子“花得少”“吃得好”。


胥各莊小學學生學習傳統戲曲表演。 


西城學校學生在科技社團學習機器人制作知識。


黃各莊小學學生學書法。


畢武莊小學學生在民俗文化展室參觀。


胥各莊小學足球隊訓練場面。


編輯:姜長淼

來源:環渤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