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廊坊國際戲劇公園(資料片)。 記者 劉向 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


廊坊素有“京津走廊明珠”之稱,廣袤天地孕育深厚文化底蘊,京畿文化、運河文化、長城文化、宋遼文化在這里交匯,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戲劇文化資源。戲旅品牌越擦越亮,文化品位“拔節”向上,激活廊坊文旅“一池春水”,讓這顆明珠散發更耀眼的光芒,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近年來,我市把挖掘和合理利用優勢文化資源作為推動戲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大力培育戲旅特色產業集群,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戲旅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成為群眾生活和娛樂的重要方式,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合發展,打造獨具魅力的戲旅文化體驗,激發消費新活力。


◆念好“內容經”


當古老戲曲藝術與朝氣蓬勃的校園相遇,碰撞出別樣的火花。走進廊坊益田藝術學校,學生們身著華麗的戲服,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充滿了藝術韻味,唱腔清脆委婉,動作干凈利索,一招一式盡顯戲曲功底。


廊坊益田藝術學校專業戲曲教育以傳承國粹傳統文化、弘揚時代主旋律為宗旨,通過戲曲舞蹈形體訓練、戲曲劇目體驗、戲曲音樂樂器等形式,打造出小梅花藝術團、戲曲百人團等戲曲團體,培養出眾多戲曲新星,先后有32名學生獲得少兒戲曲小梅花獎,84名畢業生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知名學府。


“我們打造了益田戲劇產業孵化基地,從教學、演出延伸到展覽、研學、文創等多種業態,讓戲曲文化產業煥發新的活力,為游客帶來可欣賞、可感受、可互動的‘有戲’體驗。”益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劉瀟涵介紹,他們舉辦戲曲周末劇場惠民演出,免費向廣大戲曲愛好者發放戲票。活動一經推出,得到了廣大戲迷朋友們的追捧。


作為戲曲之鄉、“北方戲窩子”的永清縣,連續多年舉辦京津冀票友大賽、京津冀京評梆群英會、京津冀京評梆戲曲大匯演等大型戲曲演出。積極探索“戲劇+旅游”新型業態,充分挖掘本地戲劇文化資源優勢,通過舉辦戲曲惠民演出、戲曲周末劇場等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過足戲癮,讓廣大游客沉浸式體驗戲曲文化的藝術魅力,以戲旅新業態帶動文化旅游消費提檔升級的方式,持續帶動縣域旅游消費的增長。


廊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積淀,為打造優質演藝項目提供了不竭的創作源泉。其中“廊坊有戲”系列文化盛宴為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臺。戲曲名家故里廊坊行預熱活動中的人才大比武和培訓活動為戲曲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契機,主體活動京劇科班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展演邀請名家演出和大師課,促進了戲曲文化的傳承與交流。京津冀京評梆票友大賽暨戲曲名票廊坊行活動,為廣大票友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通過線上線下720多名選手報名、多輪比賽評選,吸引了眾多戲曲愛好者參與,僅線上觀眾超過2300萬人。這一系列活動不僅傳承了戲曲文化,加強了地區間的文化交流,還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欣賞水平。


◆做好“融合文”


“百里戲廊”是河北省文旅廳指導、廊坊市策劃文旅融合·戲旅品牌的戰略主構架。自品牌策劃開始,我市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規劃,用科學的規劃和多元的布局,為打造文旅融合·戲旅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依托豐富的劇場資源和區位優勢,謀劃戲旅劇目與元素,努力形成貫穿廊坊全域的戲劇風景廊道和產業帶。“百里戲廊”的總體布局,為“一體兩翼”一軸13坊的格局,涵蓋市區為主以及南北兩翼的微旅游度假帶。


——在紅樓夢?戲劇幻城,多點聯動觀演線路將《紅樓夢》的衍生故事講述得新奇而富有創意,拓展出更多新產品與新業態,精心策劃舉辦文化展覽、藝術演出、民俗體驗、美食品鑒等系列主題活動,向外延伸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身的文旅綜合體,持續吸引游客“入戲入夢”。


——走進安次壹佰偶劇綜合體驗中心,“十二生肖主題劇場”“偶拾巷”非標商業街區,聯動原有的劇院、影城、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酒店、特色美食等業態,構建文商體旅健產業融合的新業態消費場景,打造有亮點、有賣點的新潮地。


——以廊坊獨特的宋遼邊關文化和北宋宰相呂端等歷史名人為支撐的廣陽齊家營宋風潮玩村,以宋朝的歷史文化和民風民俗為基底,打造了一個充滿濃郁宋式氛圍的街區,融入了眾多宋朝文化元素、商業業態和詩詞景觀小品,讓人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宋朝的街市之中。


沉浸式演藝劇目、新穎的舞臺創意、美“出圈”的非遺展示,為觀眾帶來豐富多元的觀演體驗。“百里戲廊”不僅豐富了旅游線路的文化內涵,使游客在旅途中能夠更深入地體驗到廊坊獨特的戲劇文化魅力,還促進了區域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各景點之間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提升了廊坊旅游的整體吸引力和競爭力。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娛樂選擇,增強了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推動廊坊文化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打造“長留量”


11月14日,在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歌劇廳內,通州市民王維帶著母親觀看了戲臺三部曲之《驚夢》。他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帶家人來看這類話劇演出,“感覺實力派陣容精細打磨戲味十足,是一種新鮮的文化體驗”。尤其是母親看得津津有味,更讓他覺得不虛此行。


吸引“流量”不難,但打造“留量”不易。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文旅產業發展,文旅新業態、新產品正在不斷豐富,從歷史文化到現代創意,從自然風光到人文景觀,以文聚力,加快各方面服務提檔升級,以文興業,建設城市文旅品牌,擁有國內領先的融合美術館、博物館和表演藝術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空間,推出了“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等大型優質文旅項目,成為京津冀地區文化藝術領域的新地標。


網絡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日漸成為展示各地文旅資源的重要窗口。在吸引網絡流量、打造網紅文旅景點、激發文旅行業活力方面,我市規劃了京雄廊旅游風景道,對市域內的旅游風景道進行了提升,為外地游客來廊奠定了環境基礎。中國自行車博物館、北運河中心碼頭、宋風潮玩齊家營、“燕京八絕”等受到普遍關注。


在金黃的稻田旁品咖啡,在樹木掩映的房車營地睡一覺……在秋末冬初交替之際,憑借氛圍感十足、體驗感飆升的消費新業態、新場景,帶動市民游客賞秋、攝秋、品秋、玩秋、享秋,一場由秋冬季節帶動的旅游新消費隨之升溫。我市全力打造周末休閑游新業態過程中,重點以香河“香居”品牌、大城中國京作古典家具之鄉品牌為龍頭發展家居游;以夢廊坊國際戲劇公園、益田戲劇文化產業孵化基地為核心,籌備2025年國際戲劇節,發展戲劇游;以北運河香河中心碼頭、魯能生態旅游度假區為載體發展休閑游;以國家級、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為示范,舉辦美食節、燈光秀,培育汽車影院、星空營地等業態發展夜間游;組織好通北馬拉松,推動龍舟賽常態化,舉辦自行車大賽、老爺車大賽、國際旗袍大賽等,發展賽事游;持續辦好“肉餅爭霸賽”,講好香河肉餅、文安一鍋鮮等地方飲食故事,發展美食游……


從“硬件”到“軟件”,從“流量”變“留量”,從“網紅”到“長紅”,廊坊文旅的轉型升級不僅是對技術與資源的革新,更是對服務與文化深度挖掘。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指導推動“百里戲廊”落地見效,通過政府指導、市場運作、政策推動,使“一軸13坊”的項目得到延伸和拓展,叫響文旅融合·戲旅品牌。不斷提升戲旅項目層次,促進新型文化業態和消費模式,利用廊坊豐富的戲曲資源,不斷豐富“戲曲+旅游”“演藝+旅游”等業態,推動戲曲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促進文商旅、文體旅、農文旅等組合業態發展。

來源:廊坊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