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以建設京津冀科技創新支點城市為主線,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多領域互動、多要素聯動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以科創載體建設為支撐,夯實產業創新發展主承載。我市堅持把科創載體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一體推進京南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科創平臺及科創孵化鏈條建設,不斷夯實產業創新發展的載體支撐。衡水高新區新材料新能源與大健康科技成果中試熟化與產業化基地、百噸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中試基地列入京津冀中試熟化地圖。目前,全市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達到90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業平臺達到98家。
以科創企業培育為主體,壯大產業創新發展主力軍。健全創新型企業分層次、梯度式培育體系,推動全市創新型企業集群規模持續壯大、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創新活力持續激發。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小升高”工程,今年以來將300家創新基礎好、研發投入高、擁有高價值知識產權的優秀科技型中小企業納入“重點高企培育庫”。組織科技特派團專家就項目研發、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科技投入等內容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精準輔導,入企服務180余人次。科技、稅務等相關部門認真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各項科技惠企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事后鑒定”轉變為“事前服務”取得顯著成效。
以關鍵技術攻關為突破,提升產業創新競爭力。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建立以企業技術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攻關聯動機制,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鼓勵引導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科技谷與中科院合作的智能導鉆項目完成技術定型,打破國際壟斷。以安平絲網產業為試點,探索全省第一個“眾籌”科研新模式,構建“共投、共研、共擔、共贏”的創新聯合體。深入推進產業科技特派團科技攻關,圍繞絲網、西洋樂器、康復輔具、摩擦材料四個產業,挖掘凝練解決12個重大關鍵共性技術、轉化8項科技成果。
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構建產業創新新格局。我市以活動為牽引,搭建科技成果供需橋梁,加速優秀重大科技成果向企業流動。通過召開河北·京南示范區科技成果直通車暨衡水市科技招商對接會、先進技術成果對接交流會等,進行科技成果對接服務。鼓勵企業加大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落地“高比能量鈉離子電池研發及產業化”等26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促成河北奧冠電源有限責任公司等40余家企業與中科院、河北省科學院、南方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重點科研院所達成合作意向40余項。
以創新生態優化為保障,激發產業創新新活力。我市構建省市縣科技聯動機制,明確由重點抓企業科技創新向重點抓產業賦能,由重點抓科技項目向項目、平臺、人才和基金一體抓“兩個轉變”的工作思路。用好科技部“企業創新積分制”評價指標體系,全市284家企業入圍首批科技部向中國人民銀行推送科技創新再貸款企業資格名單。召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培訓會、大額技術合同專家評審會,邀請京津專家來衡對京津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技術要點、大額技術合同評審要求進行詳細講解,提高我市吸納京津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效率。舉辦第六屆衡水市創新創業大賽,承辦中科院老科學家進河北活動,組織舉辦科技活動周暨國防科普進校園活動等,營造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