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米的材料變身2000公里的光纖,以微米級的直徑承載起百萬數據的傳播。今天的全媒體系列報道《解碼"小巨人"》,帶您走進我省一家生產光纖用石英材料的"小巨人"企業,看石英材料自己造,鋪就寬敞國產"信息高速公路"。


  大到全球互聯網骨干網絡,小到手機視頻的流暢播放,都和一條"信息高速公路"密切相關,那就是:光纖。在這條"公路"上,數據以光的速度飛速傳輸。而決定這些數據是否能夠有效到達的關鍵,在于一種特殊的材料:光纖用石英材料。這種材料的生產企業,在國內不超過五家,其中一家就位于河北。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慧:


  想象一下,如果把光纖看作一根面條,那我身旁的這些大家伙們就可以看作面團。這些近2米左右的石英材料,可以拉伸出近2000公里的光纖,而這時它的直徑卻只有125微米。任何一粒微小的雜質,都會成為光信號傳輸過程中的"絆腳石"。


  光纖對純度的要求到底有多高?企業負責人張曉風只用了四個字:吹毛求疵。就連一條普通光纖,對石英材料的純度要求也必須達到99.99%以上。而想要達到這個標準,多年前在國內,幾乎沒有可能。


  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 張曉風:


  當時國內石英玻璃的純度達不到生產光纖的需要。我們引進了國外的等離子生產線,生產的石英玻璃滿足了光纖的生產需要,使中國實現了光纖生產的"0到1"的突破。


  據行業預測,到2025年,全球光纖需求量將超過6億(芯)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5000圈左右。廣闊的市場,帶來的是激增的訂單。但是靠著買來的設備,僅能滿足少量生產,就像吃別人嚼過的饃,營養遠遠不夠。


  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 張曉風:


  當時我們只有三臺進口設備,年產量當時只有3噸,就是完全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面對窘境,企業的目標很明確:走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搭建實驗平臺,研制專用實驗設備和核心元器件;組建研發團隊,涉及材料、工藝、設備、光學等多個領域;摸索技術路線,編制出一套完全自主可控的生產程序。


  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 張曉風:


  歷時一年,先后攻克了程序的國產化、元器件的國產化、以及部分材料的國產化幾十項難關,最終我們擁有了一條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等離子生產線。目前我們擁有55臺等離子生產設備,年產量是500噸。


  "吃著碗里的,也要看著鍋里的",這是在這家"小巨人"企業采訪時,研發人員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剛剛實現用國產化設備生產石英材料,這家企業又瞄準了石英材料的下游產品:石英制品。


  不同于石英材料的"標準化生產",石英制品大多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定制化生產",標準更多、工藝更難、門檻更高。



  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錦:


  在整個產業鏈里邊,作為我們一個制品加工(企業),我們也是需要充分地了解下游廠商對這個制品的需求和他的關注點。


  企業的需求,政府看在眼里。在工信部門的牽線搭橋下,這家企業成功參與到國家級光纖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中,企業發展從"孤軍奮戰"轉為"抱團發力"。


 

  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錦:


  我們利用國家的重大專項,給我們提供一個上下游互相融入的一個機會。這樣也使我們的技術不但滿足了國內的項目需求,和國外的同類產品有一定的競爭力。像我們很多的訂單來自于武漢、浙江、江蘇(等地),一部分產品也銷往國外,訂單很多。


  如今,這家企業擁有64項專利,參與編制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21項,主要產品市場占比超過20%,從零開始,一步步走向了光纖用石英材料的"頂端"。

  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 張曉風:


  今年的訂單量非常飽滿,預計今年的產能比去年增長40%,到明年我們的產能會在今年的基礎之上再增長25%。客戶也在源源不斷地增長之中,我們有信心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增加研發投入,來順應國家發展的步伐。


  冀時評 | 政府搭把手 企業努把勁 合力創新培育新動能


  當前,包括河北在內,我國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轉型陣痛躲不開、繞不過。


  在四期系列報道《解碼"小巨人"》的一線調研采訪中,我們發現,那些具備關鍵核心技術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普遍是訂單多、市場好、經營穩健。這充分說明,打破經濟發展的"瓶頸",關鍵在科技創新;


  同時我們也發現,每一個成功的"小巨人"企業背后,都有當地政府部門的及時幫扶。這就要求,在企業努著勁兒創新研發的時候,各級政府要落實好一攬子增量政策,企業需要什么,政府就幫助什么,及時搭把手,最終形成合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 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編輯:賈揚陽

來源: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原標題:【解碼“小巨人”】④石英材料自己造 鋪就寬敞國產“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