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樂亭縣古河鄉“鹽堿地水稻高效利用示范區”和“鹽堿地漁業綜合利用示范區”內,一輛輛水稻收割機正全力運轉,在稻田間穿梭作業。在此之前,稻田中混養的蟹類已被妥善轉移到附近的池塘。示范區負責人魏明朝表示,今年預計水稻畝產可達700公斤,稻田中的蟹類也喜獲豐收,將進行冬儲并錯季銷售。
樂亭坐擁124.9公里海岸線,鹽堿地總面積達13.73萬畝,約占樂亭耕地總面積的17%。樂亭縣農業技術研究推廣服務中心主任馬合軍介紹,上世紀60年代,這些貧瘠鹽堿地產出的水稻每畝僅約200公斤,為提高產量,樂亭修建臺田、挖掘溝渠、淡水壓堿,加大了鹽堿地治理力度。
淡水資源匱乏是一大挑戰。為此,樂亭曾大量挖井取水,至2021年,僅在樂亭南部的古河鄉、馬頭營鎮一帶,就挖掘了近400口深井。盡管淡水有效壓制了鹽堿,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地下水過度開采導致了超采現象,并增加了海水倒灌風險。
“自2021年起,樂亭啟動了農業灌溉水源置換工程。”樂亭縣水利局副局長王軍介紹,通過填埋深井、疏通溝渠、建設渠系等方式,引入灤河水進行農田灌溉,不僅提升了稻米的品質與口感,還提高了產量。
治理鹽堿地的同時,樂亭向科技要畝產。通過生物改良技術,土壤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如今大部分鹽堿地已轉變為優質農田,能夠種植玉米、小麥、大豆和大棚蔬菜等多種作物,土地資源得到了高效利用。同時,致力于耐鹽堿水稻品種培育,在示范區一角,占地2000畝的耐鹽堿水稻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樂亭還推廣稻魚共生模式,除了在稻田中養殖螃蟹外,還投放了羅氏蝦、中華鱉等水產品。同時,引導漁民由傳統的海洋捕撈轉向內陸養殖,不斷擴大“藍色糧倉”的規模,鹽堿地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將由1500畝擴大至4000畝。
昔日的鹽堿地如今已蛻變為稻米糧倉和水產養殖的寶地。截至目前,水稻已成為樂亭鹽堿地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2023年種植面積達6.4萬畝;樂亭累計開發重度鹽堿地近6.5萬畝用于水產養殖,工廠化水產養殖面積約40萬平方米。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