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擁護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在全省范圍內落地見效。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明確指出,要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政策,打造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在河北省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會議上,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倪岳峰在批示中指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7年多來,雄安新區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建設發展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隨著雄安新區的跨越式巨變,鄉村振興工作走上了新的歷史方位。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事關雄安長遠發展、事關群眾利益。新區黨員干部群眾牢記初心使命,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因地制宜、先立后破,一件事接著一件事抓,一年接著一年干,鄉村環境治理、村莊整治、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鄉村環境明顯改善、村民收入顯著提升,雄安新區正在走出一條城鄉統籌發展、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以黨建聯建為重要抓手 助推鄉村振興


  黨建引領促發展。2020年,雄安新區建設實現從以規劃編制為主向以大規模開發建設為中心的重大轉變,各大項目施工如火如荼,以黨建聯建為重要抓手的鄉村振興工作也悄然展開。



西野橋村村民依靠信用貸款經營的超市。中國雄安官網封俊龍 攝


  2020年5月4日,對于西野橋村來說意義非凡。在容城縣組織部的牽線和推動下,農業銀行容城縣支行12名工作人員來到了西野橋村,與該村黨支部組成了聯合黨支部,容城縣黨建聯建的大幕正式拉開,200多戶群眾拿到了農業銀行容城縣支行20萬至50萬元的信用貸款。乘著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東風,西野橋村鄉村振興的華麗轉身之路也就此開啟。


  近年來,雄安新區積極組織駐區央企國企到各鄉村實地參觀,為村企雙方牽線搭橋,通過深化村企聯建,把村企雙方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實現共贏發展。據悉,目前共有150余家央企國企、實力民企與130余家農村社區開展黨建聯建。黨建聯建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子在雄安新區越走越順、越走越廣。


  跨區域黨建聯建,發展新質生產力。2022年9月23日,容城縣賈光鄉城子村熱鬧非凡,雄安新區與山東濰坊(壽光)合作開展的第一個跨區域黨建聯建村企共建項目在該村土地上啟動建設。自此,跨區域黨建聯建促鄉村振興機制在雄安新區成功建立。


  在雄安-濰坊跨區域黨建聯建機制的推動下,壽光蔬菜產業發展優勢與新區政策區位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兩地首批8個村開展結對共建,累計投資2180萬元、建設1300畝品質蔬菜園區。合作建設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品質蔬菜試驗站、“賈思勰·新農人行動”人才服務站、雄安新區農業會客廳等重點項目,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交流等領域的合作。


  在此基礎上,雄安新區還與上海金山開展了河北雄安-上海金山跨區域黨建聯建暨“家門口致富倉”項目,合作實施“家門口致富倉”食用菌智慧種植項目。雄安新區跨區域黨建聯建機制內容更加豐富。


 


容城縣高宇農業產業園。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供圖


  跨區域黨建聯建,讓雄安新區引入先進發達地區創新、科技、資源要素,發展新質生產力,破解村集體土地資源不足、發展模式單一的瓶頸,探索發展林下經濟新路徑,實現村集體增收、促進群眾就業雙贏局面。


  創新鄉村產業發展模式 賦能鄉村振興


  “生態宜居”是雄安新區規劃理念之一。新區設立以來,大力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天藍、水清、土凈成為雄安新區新的代名詞。與此同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高水平高質量的現代農業,也成為雄安新區鄉村振興工作的必由之路。


  安新縣“城淀相融、藍綠交織”,水域面積312平方公里,規劃保留耕地27萬畝,是雄安新區重要的生態支撐,更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在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指導下,安新縣明確了近期工作重點“五個一”(一項規劃、一套圖譜、一場對接、一批項目、一套品牌方案),用系統化、工程化、項目化的思路推動鄉村振興。


  目前,關城5G+數字農業產業園區、高標準農田損毀修復項目、陽雀湖西里現代農業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千畝水稻種植無人農場、以淀夏營地為代表的生態休閑農業項目、“伏羲農場”示范項目(全國首個中國科學院智慧農業集成技術應用示范基地)等落地安新縣,高質量現代農業已經可觸可及。



安新陽雀湖西里現代農業產業園。張學農 攝


  在“特”字上做文章,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近段時間,安新縣趙北口鎮家家戶戶都忙了起來,一捆捆蒲草被村民們編織成了精致的枕頭、蒲團、漁具等手工藝品,并銷往全國各地,白洋淀畔傳承了世世代代的蒲草編制傳統技藝再次煥發了活力。


  據安新縣趙北口鎮黨委書記辛紅介紹,為發展特色產業,將村民們的蒲草編制技藝轉化為生產力,趙北口鎮積極與山東博興縣錦秋街道合作共建,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創辦了“創富工坊”,組織農村賦閑婦女通過蒲草編織帶動靈活就業,探索鄉村振興強村富民新路徑。


  “創富工坊”采取就地取材、試點先行的方式,邀請非遺傳承人集體培訓蒲草編制技術,并將文創產品投放到農家院,進行線上線下銷售,打通產銷全鏈條,力爭為白洋淀淀區蒲草產業探索新路徑,開辟強村富民新賽道。



安新縣趙北口鎮村民正在編制蒲草工藝品。安新縣趙北口鎮供圖


  在雄安新區政策紅利的支撐下,黨員干部群眾齊心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各鄉鎮、村充分發揮本地優勢,因地制宜,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產業模式,發展特色產業,雄安新區鄉村經濟迅速轉型,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產業如雨后春筍般生長了起來。


  提升鄉村建設水平 讓鄉村振興成果可感可及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雄安新區既要建設繁榮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鄉村,打造鎮村全面振興的高質量典范,讓群眾能夠觸摸到雄安新區發展的脈動。


  “我們村之前環境比較亂,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現在可好了,‘梗阻路’成了‘民心路’,房前屋后的雜草地成了小花園、小菜園,還修建了很多休閑娛樂的場所,我們茶余飯后也有了可去的地方,別提多好了。”雄縣朱各莊鎮朱各莊村村民孫克萍說起這些年村里的變化,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雄縣朱各莊村一角。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供圖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朱各莊村與新區其他村莊一樣,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衡量治理能力的唯一標準,決心把村子建設成為真正的“和美鄉村”。在村“兩委”的努力下,村民主動拆除房前護坡、私搭亂建、殘垣斷壁,擴建村內道路。同時,對全村所有剩余旱廁進行改造提升,對道路兩側進行綠化,粉刷墻體、建設口袋公園,鄉村環境得到質的提升。


  此外,朱各莊村黨群服務中心設有便民服務大廳、農家書屋、兒童之家、影音放映廳等多項功能。村內還建設了集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于一體的體育公園,供村民運動。村莊入口處建有一座迎賓園,修建了銀杏大道,延伸至樹林深處,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森林景觀,內設有活動廣場、兒童游樂場、森林棧道、停車場等,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娛樂生活需求。


  在提升治理水平方面,朱各莊村實行“黨建+網格+治理”的管理方式,全村劃分為5片10組,由村“兩委”干部包片、黨員包組、黨員和村民代表包戶,架構起“黨組織+黨員+農戶”的鄉村自治體系,對村民訴求及時反饋解決,有效將矛盾問題消化在小組內。



朱各莊村迎賓園航拍圖。雄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朱各莊村的發展只是雄安新區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據悉,近3年來,新區財政專列6500萬元獎補資金,吸引各級各類資金2億多元投入鄉村,集中打造了85個新區級示范點,打造淀邊淀內水區村組成的綠色發展示范帶、環啟動區東側沿路示范村組成的農文旅融合示范帶,在各鄉村改造提升黨群服務中心174個,打造主題公園14個,建設老年食堂、老年幸福院、體驗式養老民宿,硬化道路3萬多平方米,讓鄉村群眾真正感受到了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成果。


  繼往開來奮進新征程、踔厲奮發展現新作為。雄安新區將持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敢于擔當、團結奮斗,努力在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闖出一條新路,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雄安篇章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雄安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