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衡水市故城縣三朗鎮西牟村,筆直的街道寬闊平坦整潔;街道兩旁的文化墻,圖文并茂地描繪著西牟村的歷史脈絡與獨特風情;“鄉村記憶館”宛如時光隧道,引領人們回憶到那些溫馨的往日時光。“百姓食堂”已成為村里的新風尚標桿,為60歲以上的長者提供了一個溫馨的聚餐場所……這一切的變化,都得益于西牟村“五位一體”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五位一體”發展集體經濟,西牟村煥發新生機


近年來,西牟村在農業生產中積極推行“五位一體”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即黨支部引領、村集體合作社運營、農戶參與、銀行信貸支持、保險風險保障,使該村從一個集體經濟薄弱的農業村落,蝶變為鄉村振興的領頭羊。


西牟村黨支部書記任英占介紹,西牟村2019年開始推廣“五位一體”經營模式,利用2100畝耕地發展糧食作物適度規模經營。



“黨支部引領”是這一模式的核心。由村黨支部領辦集體合作社,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導農戶把土地經營權整合起來,發展糧食作物規模經營。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增強了集體經濟的實力。



“合作社來經營”則體現了適度規模經營的優勢。合作社采取了四項降本增效措施,清除田壟,把“小田”變成“大田”,土地實用面積增加了7%左右;以批發價購買農資,價格降低了10%左右;使用大型農機作業,降低生產成本5%左右;推廣優良品種,應用先進技術,實現增產7%左右。


在“龍頭企業強帶動”方面,西牟村與正大集團、中糧集團等行業頭部企業合作,每年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訂單銷售玉米117噸、小麥90噸。此外,村里還在探索配建儲糧倉庫和加工廠,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


為了確保合作社經營的穩定性,西牟村還積極尋求“銀行、保險作支撐”。他們與建設銀行合作,獲得“集體信譽貸”45萬元。用上級資金、財政資金、集體資金作為獎補,引導農戶入保自然災害險、大宗農作物價格指數險,解決了合作社經營“許賺不許賠”的問題。



“在‘五位一體’模式的推動下,我們的村集體收入持續攀升,2023年更是達到了136萬元收入的新高。”西牟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馮書彤自豪地說。


村民任文瑞開心地說:“我把家里的7畝多地全都交給了村里的合作社,每年每畝地能穩穩當當掙1300多元。這樣一來,我就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做些小買賣,增加收入,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了。”



據了解,去年,西牟村種了兩季糧食,一畝地凈收入大約是1450元,農戶獲得800元保底收入,村集體收入650元。而從村集體收入中再拿出40%作為分紅分給農戶,進一步帶動了群眾增收。


除了農業生產,西牟村還積極推進新元素與傳統業態有機融合,打造了兩處新型“微產業”——西牟直播間和鄉創工坊。西牟直播間組織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通過直播和微視頻的形式線上推銷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而鄉創工坊則傳承磨坊傳統工藝,加工制作原生態零添加的農產品,并現場制作特色美食,滿足人們健康生活需求。


短短幾年間,村集體收入從不足3萬元增長到136萬元,并先后榮獲“衡水市鄉村振興領頭羊”“省級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


清理垃圾修道路,美麗鄉村展新顏


西牟村在追求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著重于提升鄉村的整體美觀度,力求實現村子富與鄉村美的雙重目標。為此,西牟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從垃圾治理到巷道硬化,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在垃圾治理方面,西牟村創新實施了“四個一”策略,包括組建清潔隊伍、引入機械化清掃車、村集體合作社參與維護以及建立胡同長機制等。清潔隊伍由7名保潔員和3名公益崗組成,每天負責主街道和公共區域的清潔工作。縣城投集團的機械化清掃車則每周兩次深入村域主干道,確保道路干凈無揚塵。為了做到“全村域、無死角”,西牟村將全村劃分為4個片區、58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明確的環衛管理職責。此外,胡同長機制的建立也引導群眾自覺落實“門前三包”,搞好家庭衛生,并將參與村莊保潔納入道德積分制管理,與文明家庭評選掛鉤。



在垃圾分類收集方面,西牟村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引導村民自覺干濕分類,并將各類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生活類垃圾送片區收集點集中收集,秸稈類垃圾作為生物質原材料統一出售,養殖類、加工類、建筑類垃圾實行點對點上門收集,可回收垃圾則由村級回收站以優惠價收購。這些措施常態化保持了村莊的干凈整潔,改善了村莊的“面子”。


如果說垃圾治理是改善村莊“面子”的舉措,那么巷道硬化則是提升村莊“里子”的關鍵。西牟村在巷道硬化方面同樣下足了功夫,投資57萬元完成了1.5萬平方米的巷道硬化,硬化率達到100%。在巷道硬化的過程中,西牟村強化黨建引領,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明確建設主體、磚料選擇、基礎處理和資金來源等關鍵環節。村集體整體統籌,根據工程量大小和勞動力情況,將硬化任務分配到戶或由胡同長組織群眾一起鋪設,或由村集體兜底保障或統一組織施工。在磚料選擇方面,西牟村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西牟村還注重基礎處理,確保路基夯實、找平、排水暢通。在資金來源方面,西牟村從村集體收入中拿出部分資金用,再加上縣財政獎補和能人捐助,切實解決了資金問題。



如今,走進西牟村,一條條寬敞平坦的硬化巷道映入眼簾,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巷道硬化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還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讓他們的幸福感倍增。


黨建引領聚民心,和諧鄰里新鄉風


西牟村正經歷著從貧窮到富裕、從普通到美麗的蛻變,成為了一個溫情與和諧并存的新農村典范。


村集體收入的合理利用,為西牟村打造了一個功能全面的“黨群服務中心”。這個中心涵蓋了綜合服務站、百姓食堂、美家道德積分超市、村民議事廳等九大功能區域,為村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并實現了溫情服務與有效治理的結合。其中,美家道德積分超市尤為引人注目。村民們通過遵守法律法規、勤勞奉獻、維護環境衛生、參與移風易俗、孝敬老人、和睦鄰里等日常行為積累積分,然后憑借這些積分兌換生活用品。這種積分制度極大地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熱情,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小積分”兌出了“大文明”。



在村民議事廳,西牟村充分發揮了“五老”人員和村監會、村民代表會、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健全了民主評議機制,并推行了“村里事商量辦、紅白事從簡辦、鄰里事和氣辦”的理念。這一做法有效解決了村里的矛盾糾紛,使得西牟村連續五年未出現信訪事項。



此外,西牟村的長者食堂也是村里的一個亮點。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只需支付2元即可享受一頓營養午餐,每天有50多位老人前來用餐。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老人做飯難的問題,還減輕了在外子女的負擔。食堂外的小菜園更是成為了老人們喜愛的勞動場所,他們可以通過參加勞動減免餐費,這一做法深受大家歡迎。


在休閑健身方面,西牟村的小游園成為了村民們的首選之地。村里就地取材、以拆促建,將殘垣斷壁變成了生態空間,為村民們提供了休閑場所。同時,村里還鼓勵群眾捐獻家里不用的老物件,通過創意設計打造了沿街景觀節點,既節約了成本又凸顯了鄉村文化。


鄉村記憶館則采用實體與墻繪相結合的手法,設置了多處藝術化互動景觀節點,生動展示了鄉村生產生活場景,讓人們重溫舊時記憶,倍增鄉情鄉思。


西牟村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凝聚了民心、弘揚了正能量、營造了和諧美好的鄰里氛圍。未來,西牟村將繼續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編輯:閆海雪

來源:河北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