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衡水市水利局以地下水采補平衡為目標,積極探索治水新機制,“節水控水、引水調水、回補置換、強化監管”綜合施策,全力打造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2.0版,穩步推動地下水水位止降回升。


多措并舉增水源


我市把引調外來水作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重要舉措,立足水資源配置格局,大力實施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形成位山引黃、渠村引黃、潘莊引黃、東線引江、引崗黃、引衛(引岳)等多條外調水線路,打造“多源互濟”新格局。同時,灌溉期引水調度實行“提級管理”,堅持“先槽蓄再開閘”,破解上下游爭搶灌溉水問題。今年以來,全市農灌引水8.14億立方米,最大程度保障農灌地表水供給。


引得來更要蓄得住。我市在做好引調水的同時,先后清淤疏浚滹沱河、滏陽河、南運河、清涼江等37條補水河道,治理河道總長度572.96千米,境內大運河、滹沱河、滏陽河實施生態補水全線貫通。組織編制并啟動實施2024-2026年度坑塘河渠整治疏浚實施方案,今年以來全市治理支、斗、毛渠2209千米,新建或恢復固定式泵站1162組,整治連通蓄水坑塘139座,整治河渠長度386千米,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積64.348萬畝。


與此同時,今年我市還多次啟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增加灌溉需水期降水量,改善土壤墑情,減少農業用水。


提高效率節約水


我市率先在全省出臺《衡水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等法規和文件,率先建立市級節水協調機制,全市11個縣市區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實現全覆蓋,先后被確定為全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國家級試點、再生水利用全國重點城市和水預算管理省級試點。


作為農業大市,我市在地下水超采和地表水源不足區域,實施季節性休耕和旱作雨養項目。去年,季節性休耕實施69萬畝、旱作雨養實施51.12萬畝,季節性休耕項目實施面積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各設區市第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以來,新增噴灌、微灌和高標準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205萬畝。


加快工業節水減排,2023年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3.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40%。加強城鎮節水降損,嚴格用水定額管理,鼓勵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控制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在9%以內。


嚴格開采管好水


我市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出臺《衡水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用水總量和地下水開采量紅線控制目標分解方案(2021~2025年)》,實行灌溉期聯合辦公會商和地下水水位日監測制度,推行“三級井長制”,年取水1萬立方米以上的取水戶全部實現在線監控,非農生產用機井全部安裝取水計量設施。農用灌溉深機井取水計量設施年底安裝完成,提升農灌用水量精準提取能力。


我市還積極探索水權制度改革,作為河北省唯一地市級水權交易試點,目前累計形成8筆水權交易,交易水量2042萬立方米。建立地下水水位變化動態監測預警機制,探索建立引調農業灌溉用水水費收繳機制,推動收費引水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