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持續加強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讓"華北明珠"重放光彩,百姓共享生態紅利。《拔節生長看雄安》專欄今天推出生態篇第一集。眼下正是遷徙季,白洋淀作為鳥類遷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新添了哪些成員,如何為鳥類提供更優質、安全的生存環境?跟隨記者一起走近"淀上精靈"的護航人。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雨桐:


華北明珠白洋淀上泛起層層漣漪,現在正值候鳥遷徙的季節。跟鳥兒們一起忙活起來的,還有河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綠色發展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們。


2023年,董麗所在的研究院,聯合京津兩地,成立了"京津冀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創新中心",共同為鳥兒們建檔案、留影像。



河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綠色發展研究所主任 董麗:


我們基本上每個月都要來府河濕地,進行鳥類生物多樣性的觀測,看看它的種類會不會有增加、數量會不會有增加。


一年多來,"京津冀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創新中心"共觀測、記錄鳥類117種,并建立了生物多樣性數據庫。


今年,董麗團隊引入了AI智能識別技術,通過高清攝像頭,對鳥類的種群、數量進行全天候監測,實現自動識別并上傳云平臺。果然,驚喜不斷。



河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綠色發展研究所主任 董麗:


最讓我們高興的肯定是發現新鳥種了,已經(累計)發現了白洋淀歷史記錄的名錄之外的4種鳥,蒙古百靈,鷦鷯、栗耳鹀、山麻雀。


2024年,多個科研機構和觀測團隊連續追蹤,在白洋淀共新發現鳥類11種,野生鳥類增加至286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80種。


今年一月,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已同步調查觀測到378只,是歷年來觀測數量的最高值。


今年五月,"美麗河北"慢直播鏡頭首次拍攝到6只彩鹮,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曾一度被認為國內已經絕跡。



鳥類攝影師 趙俊清:


彩鹮它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羽毛,從遠處看它的羽毛就是黑色的,但是在陽光照射下就顯出五彩斑斕的顏色,特別漂亮,這次5月份在白洋淀一次性能夠拍攝到6只,十分罕見。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雨桐:


進入遷徒季,越來越多的鳥兒,不只是路過白洋淀,而是把這里當作了自己的家,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在為他們守護家園。


只要天氣允許,趙克儉和同伴們每天都會在這片水域巡視,守護鳥類天堂的安全。



雄安新區安新縣自然資源局鳥類監測站巡查員 趙克儉:


主要是看一下咱們的防護設備有沒有損壞情況,看一下我們鳥群的變化。


巡護不留死角,救助24小時待命。為了確保候鳥安全遷徙,雄安新區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開展秋冬季候鳥遷徙護飛工作,不斷強化野生動物巡查救護,為鳥類遷徙護航。今年以來,已成功救助并放飛白鷺、蒼鷺等40余只野生鳥類。



雄安新區安新縣自然資源局鳥類監測站巡查員 趙克儉:


我們還有近2000名的志愿者巡查員,他們會遍布白洋淀的每個區域、每個角落,我們還要進村進社區進行宣傳,環境越來越好,鳥類來得越來越多了。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雨桐:


在白洋淀,全方位的生態保護網還在不斷鋪展,老朋友們安然定居,新朋友們持續上新,一年一度千鳥競飛的喬遷盛景,不斷刷新與見證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來源: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