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社區治理創新改革的信心,更好的、全面的服務居民。桃城區河西街道廣場社區主任梁麗娟激情滿滿地說。
環境衛生怎么整,疑難問題怎么理,小區建設怎么辦……這些關乎民生的重要問題,歸根到底問的還是居民的意見,聽的還是群眾的心聲。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桃城區積極探索“社區+居民”共建共享模式,以群眾滿意度為目標,深入群眾收集“民情民意民聲”,激發居民自治內生動力,共建共治共享和美家園。
工作力量“下沉” 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家里的廢舊雜物,都可以換生活用品啦!”走進桃城區衡運小區,居民們正在清理樓道和家中的閑置物品,并運送到小廣場上進行兌換。廣場社區主任梁麗娟笑道,“自從開展了樓道寶貝兌換活動,居民自發地就將樓道清理干凈了,有效激發了群眾自治熱情。”
“頡奶奶,今天來拜訪您,一方面是想問問您最近生活上有什么需求,另外呢也是想問問您對于社區治理的看法和意見……”廣場社區網格員于萍正在挨家挨戶地入戶走訪,更好地收集社情民意,讓基層治理工作更加得民心、順民意、惠民生。
桃城區以加強社區治理、提升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水平為主要目標,創新實施“街道—社區—片區—小區—單元”五級網格管理體系,按照“網上有格,格中有點,點上有人,人上有責”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上下聯動聚成“一條心”,左右聯動擰成“一股繩”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網格員與群眾接觸最多、距離最近、最了解百姓訴求,已成為基層治理中的主力軍,他們聚焦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精準發力,解決了鄰里糾紛、下水道堵塞、亂堆亂放等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目前全區58個社區全部建立了網格化管理,累計入戶10萬余次,收集意見建議1.6萬條,并及時進行反饋,不斷改善居民的居住品質,提升群眾的文明意識。
服務資源“下延” 提高各類群體“幸福指數”
“以前累了只能在路邊臺階上坐坐,現在有了‘暖新驛站’,我們能隨時進來喝個水、取個暖、歇個腳、充個電,這里雖然不大,卻很方便溫馨!”說起“暖新驛站”,負責清掃商業街的環衛工人贊不絕口。這里微波爐、充電器、飲水機、沙發等設施一應俱全,對于“來去匆匆”的戶外勞動者來說,這個小小的驛站成了一處難得的休憩之所,讓他們天冷能取暖、天熱能納涼、渴了有水喝、累了能歇腳、手機能充電。
桃城區不斷探索服務群眾的新方式方法,充分整合轄區閑置資源,以解決居民需求為出發點,打造一批居民家門口的服務驛站,“網格驛站”凝聚為民服務的網格力量、“民情驛站”及時反饋社情民意、“暖新驛站”為戶外勞動者提供休息之處、“睦鄰驛站”融洽了鄰里關系……一個個驛站成為了一個個堅實的志愿服務微陣地,更高效地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
“依托驛站,我們不斷發動志愿力量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文明勸導、垃圾分類、文明養寵等志愿服務。”河西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何海潔說道。
目前,桃城區各種服務驛站已服務群眾上萬人次,并依托驛站開展網格說事、政策宣傳、睦鄰節等活動千余場,提高了居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不斷為基層治理增添新動能。
治理重心“下移” 打造社會治理堅實根基
“看看現在這干凈敞亮的樓道,再想想過去東西堆得滿哪都是,這變化真是讓人高興。”商務局生活北區居民李文月感慨道。 為提升小區的文明程度,從源頭治理樓道臟亂差,桃城區楊樹社區發出了文明樓道爭創倡議,號召小區居民共同行動,維護樓道衛生,鄰里守望,情深互助,爭創文明樓道。業主們積極響應,通過自己的行動讓小區更加干凈、整潔,小區居民紛紛表示,這是社區協商共治的一個亮點做法。
基層治理工作千頭萬緒,一頭連著黨心,一頭連著民心,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桃城區堅持目光下移,將工作重點聚焦到民生福祉上,搭建了“百姓議事園”“樓棟夜話”“廣融對話”等居民議事平臺,通過“六步議事”,構筑社區黨委、居委會、派出所、紅色網格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樓院長、志愿者“八位一體”統籌協調的社區治理新格局。支持小區居民自己當家作主,共同協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傳統社區管理方式相比,協商共治模式充分調動了居民參與小區管理的積極性,小到解決家長里短,大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讓原本垃圾成堆、車輛亂停、基礎設施陳舊的小區“改頭換面”。
桃城區各社區根據居民需求,已召開居民議事協商會上千場,化解矛盾糾紛2000余個,不僅解決了居民的實際問題,還讓社區治理、社區服務更加精準化、精細化,通過“有事好商量”,也有效調動了居民的參與熱情,讓群眾從“觀眾”變“主角”,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和參與感。
劉曉陽 蔣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