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臺城村的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熱度攀升,不少游客走進這里緬懷先輩,感受紅色文化的力量。


在紀念館展出的革命歷史文物中,有一件保存完好、制作精良的桐木書信箱,它的主人,就是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的創始人——弓仲韜。


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受訪者供圖)


1911年,25歲的弓仲韜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堂,與李大釗成為校友。1919年,弓仲韜進入北京一所小學任教,距離這所小學一里之遙就是北京大學圖書館,經常閱讀進步書籍的弓仲韜在這里與校友李大釗重逢。


李大釗以北京大學紅樓為陣地,組織發動了一次次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而廣大農村的革命斗爭一直未見起色。他預感到革命高潮即將來臨,農民運動也要有一個大發展,去鄉村建立黨組織,為大規模革命高潮的來臨做準備已經是當務之急。


1923年,李大釗介紹弓仲韜入黨,并囑托其回到家鄉臺城村,著手建立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當年8月,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中共臺城特別支部成立。


“臺城特支的建立,是我們黨領導農民、領導農村革命斗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它開創了黨把支部建在農村基層的先河。”安平縣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建抓說,之后,革命的火種不斷燃燒蔓延,輻射農村大地。


弓仲韜的書信箱。(受訪者供圖)


弓仲韜回到家鄉后,一直以信件和李大釗保持聯絡,接收上級指示,匯報革命工作。如今,弓仲韜的書信箱靜靜地躺在展柜內,向游客講述著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


在信箱蓋內側,留有弓仲韜以小楷字體書寫的親筆簽名,字跡清秀俊朗、遒勁灑脫。紀念館原館長王彥芹說,紀念館館藏中,弓仲韜用過的文物有很多,唯獨這個書信箱,因有他的手寫簽名更加珍貴。


書信箱長30.5厘米,寬17厘米,高16.3厘米,為榫卯結構。信箱外圍有手工雕刻的梅花圖案,“弓仲韜一生不忘初心、忠心向黨,正體現了梅花所象征的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奮勇當先的品格。”王彥芹說。


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內展出的弓仲韜的書信箱及相關資料。(受訪者供圖)


1964年,弓仲韜病逝。臨終前,他再三囑咐孩子:“一定要把我節余下的1000元錢交給黨,作為我最后的一次黨費……”在女兒弓乃如的自傳里,她用這樣一句話總結父親的一生:“他的一切,都屬于黨。”


歷史不會忘記,薪火還在傳遞。2002年,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建立,之后幾經擴建,成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今,臺城村進村主路被命名為仲韜步行街,紀念館門前的革命主題廣場起名為“星星之火”。


“由于年代久遠,許多寶貴的歷史資料在戰爭環境中遺失。弓仲韜用過的書信箱幾經曲折、多次易主,最終收藏入館。”李建抓說,弓仲韜的精神至今仍在激勵著人們。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