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水市安平縣東黃城鎮的唐貝村,藏著一位用樹木編織文化夢的能人——彭計超。他的草書盆景,愣是把金葉榆、桃樹、杏樹這些“鄉野小子”,打扮成了文化圈里的“高富帥”,還悄無聲息地當起了中華文化的傳聲筒。
近日,記者走進彭計超的唐貝苗木專業合作社,一眼望去,那草書盆景基地里,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跟彭大哥一聊,嘿,這背后的故事,比那盆景還精彩。
彭計超這人可不簡單,當兵、打工、開飯店、辦紙箱廠……啥都干過。直到2003年,在北京林業大學當教授的伯父指點下,他才一頭扎進了綠化苗木這行。金葉榆成了他的“搖錢樹”,從三畝小地擴張到兩千多畝的“綠色帝國”。在2010年,他注冊成立了安平縣唐貝苗木專業合作社,帶領更多的鄉親發展苗木產業。2016年,合作社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國家級合作社。
但話說回來,成功路上哪有那么容易。時間來到2005年,在苗木育苗過程中,彭計超遇到了苗木樹桿軟、站不直的問題,這可愁壞了彭計超。伯父一句話點醒夢中人:“試試做字吧!”伯父告訴他,草書盆景,那可是咱們民族的瑰寶,它源于宋代,到了現代,只有云南、四川尚有流傳,但發展不力,尚未實現批量化、產業化。發展草書盆景也是推動文化傳承的事業。
草書盆景的制作,并非易事。從控制樹苗生長到制作字模、捆綁固定,再到藥物處理防折斷,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細的操作和不懈的努力。彭計超最初的近80畝盆景樹因質量沒有過關,都不得不鏟掉,損失了200多萬。他指著一棵“福”字樹說:“當初為了做成‘福’字,消耗了十三四棵金葉榆。經過十幾年的精心呵護,才長成如今這個樣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彭計超的“字林”里,“福”“壽”二字最搶手。他說:“‘福’嘛,誰不喜歡?代表著幸福滿滿,好運連連;‘壽’呢,更是老人家的心頭好,寓意長命百歲,健康常伴。”在彭計超眼中,盆景就是自己的孩子,每棵樹的脾氣秉性,他都了如指掌。這些樹既是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是他對傳統文化的深情告白。
目前,彭計超的草書盆景技術條件已經成熟,還申請了“唐貝金元寶”和“澎派”兩個商標,盆景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認可,已銷往北京、河南、石家莊等省市。
“一畝地500棵樹,一棵樹少說賣500元,一畝地就25萬元,如按5年上市算,一畝地一年就得收入5萬元,這比種植大多農作物都上算。”彭計超算了這樣一筆賬。
“下一步,要依托草書盆景園,與文旅相結合,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觀游玩,帶動更多的鄉親參與到這一事業中來,共同為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貢獻一份力量。草書盆景產業能像金葉榆一樣,越長越茂盛,把咱的文化根兒,扎得更深、更廣。”在彭計超眼里,草書盆景不僅僅是盆里的風景,更是心中的情懷,肩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