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北消息(記者 李雨馨):秋日,漫步邢州古城,青石古樓、碧瓦朱檐,彰顯歷史的厚重。熱鬧的街巷、林立的商鋪、過往的車輛、涌動的人流,流淌著古城的煙火氣息。
河北邢臺擁有3500年建城史,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被譽為“燕趙第一城”。去年,邢臺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文化興市”戰略,啟動邢州古城修復重大專項,通過保護修復、設施更新、業態植入、文旅融合等方式,在重塑古城風貌的同時,不斷完善城市肌理,賡續城市文脈,確保留人留形留神韻、見人見物見生活。
隨著邢州古城保護利用工程的推進,邢州古城火爆“出圈”,今年以來,節日日均客流量超10萬人次。
游客紛至沓來,文旅新業態不斷涌現,邢州古城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旅產業,激活了特有的“商貿基因”,留住了古城的煙火氣,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現代的活力氣息相融,古城再現昔日繁華。
下繡花功夫 護古城舊風貌
“《史記·殷本紀》中明確記載‘商祖乙遷于邢’,經過長期演變,最終落腳于今天的邢臺古城區域。”邢臺市文物保護和研究中心主任王霖介紹說,邢州古城歷經“隋唐盛世”與“邢州大治”兩個邢臺歷史的高峰,鐫刻著太行泉城數千年的繁華印記。
邢臺物質文化遺產數量繁多且種類豐富,擁有各級各類不可移動文物2478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9處。
賡續文脈,守正創新。2006年以來,邢臺市陸續出臺《邢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邢臺市古城更新復興規劃》等文件,高度重視古城修復工作。由于整個古城區域的整體建筑格局和樣式保護完好,2005年7月,邢臺市被河北省政府列為河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去年以來,邢臺按照分步實施、分批啟動的原則,堅持“小規模、漸進式”的保護更新模式,對劃定的古官道、北大街、羊市道、天寧寺等歷史文化街區啟動了保護修繕工作。
步入羊市道歷史文化街區,灰墻黛瓦、青磚斑駁、飛檐翹角、漏窗鑲嵌的古民居頗具特色。“羊市街是當時邢臺享譽內外的皮毛生產加工和購銷集散地。作為邢臺市清末民初最為繁華的西大街、羊市街一帶,這里曾經商鋪林立,幾進幾出的‘豪宅’大院排滿兩側街巷。”在羊市街居住數十年的居民王少國對這條街道的感情很深,“修復一下,可以讓邢臺百姓都能看到當年的盛景,也讓下一代了解邢臺曾經的輝煌。”
“為更好地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城市特色風貌,我們對轄區內現存的40余套布袋院逐步進行保護修繕,目前已完成23、25號兩座院落的修繕工作。”襄都區古城開發保護管理中心負責人徐興龍說。
為了保護傳承、活化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邢臺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邢臺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突出保護第一原則,建立和完善名錄保護制度,細化完善保護責任和保護措施,為該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們在保護、修繕、改善傳統建筑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原有建筑的年代、質量及其歷史功能,為每棟建筑制定了不同的保護與修繕方案,對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持原有高度體量、外觀形象、色彩、結構和室內有價值的部件,做好結構加固、適應性改造與利用。”河北建頃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延輝介紹。
活態化保護 拾新城煙火氣
“嘿,出鍋,您的燒餅,拿好!”在襄都區南長街南口,每天清晨,馬強的油酥火燒店里就聚滿了客人。在這兒買上兩個火燒,再坐到斜對面的店里來上一碗豆腐腦,熱騰騰的早餐下肚,十分熨帖。
此時,沿街的小店也熱鬧起來,各類新鮮果蔬、零食糕點、日用百貨,讓人目不暇接。不時有電動車、自行車穿行而過。縫紉機吱呀吱呀的聲音、車輪軋在地上的聲音、商販們的吆喝聲……多種聲響交織在一起,老街的熱鬧氣息撲面而來。
“南長街,北長街,南北長街通南北。”這條長約兩公里的街道貫穿古城,并且坐落在中軸線上,曾是達官顯貴、豪商巨賈的聚居地,是邢臺市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古官道位于邢臺古城的中央區域,是華北地區最早形成的南北通暢的道路。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以“北長街——南長街——東門里街——府前街”為中軸線,向東西兩側擴展,是我國鮮見的古城縱軸線上保存基本完整的歷史地段,街巷格局獨特,市井文化活躍。
保護是為了更好發展,發展才能更好保護。在邢州古城,“復活”古城建筑群并非單純、冰冷地恢復其輪廓肌理的歷史斑駁與滄桑感,而是逐漸恢復歷史上曾有的人氣與煙火味。
“古建筑和老街區承載著邢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見證一代代人的成長與城市變遷。”徐興龍認為,一座“活著的古城”,需要有地方生活的煙火氣息,才有人情味兒。
在古城街區保護與發展過程中,邢臺堅持將群眾利益放在優先位置,在保留傳統風貌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水電等基礎設施,改善居住條件,延續古城小巷的生活氛圍,留住活態歷史,實現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讓古街巷的老街坊都能過上現代生活,讓繁華熱鬧在古城重現。
人以城為家,城以人為本。“我們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這條街的記憶深深刻在了我們的腦海里,老街雖然變換了模樣,但還是原先的鄰居、原先的店鋪,獨屬于南長街人的煙火氣只增不減。”日前,居民張阿姨約了幾位已經許久未見面的老姐妹漫步在老街,興奮地談論著街道的變化。
整治后的古街巷活力迸發,吸引不少年輕創業者前往。“90后”小夫妻王許超、梁詩雯便是因為熱愛老街巷而留在了北長街。
“美在其中,樂在其中。”大學畢業后,梁詩雯跟著外地上大學的邢臺籍丈夫一同回到邢臺,開起了北長街上第一家咖啡店。如今,他們的咖啡店已經開業兩年多。店門口的彩繪墻上,一杯咖啡傾倒而出,格外引人注目。
“北長街的初步定位是打造時尚現代的文創街區。”王許超說,對于青年創業者和咖啡店這種新業態,政府積極扶持,幫助聯系彩繪師,對店門口外墻進行精心設計。
古城舉杯,和者不窮。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邢州古城,在這里開起了蔬果店、美食鋪、奶茶店等,為老街注入新業態、新活力。截至目前,南北長街經營商戶達160家,涉及生活起居、特色小吃、休閑零售等20多個門類。
活化出新,留住老居民,引回創業者,增加煙火氣,邢臺的探索還在繼續。當下,邢臺正積極挖掘文化資源,梳理歷史文化脈絡,做好古城區域保護控制、歷史建筑活化利用、搶救性保護等工作,全力以赴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做熱充滿煙火氣、特色鮮明的古城街區,讓古城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更好地造福百姓。
文旅商融合 打響古城品牌
如何讓歷史文化資源不僅“活”起來,更“火”起來?面對這道必答題,邢臺錨定“文商旅”融合發展定位,縱深推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商旅互哺”。
從小處著眼,由細節入手。為切實提升旅游品質和游客體驗感,邢臺一直在發力。古邑公司總經理王寧介紹,邢臺持續優化古城配套設施,對邢州古城及周邊關聯區域內的行政辦公建筑、學校、工業廠房、倉庫等進行全面梳理,充分挖掘現有條件,釋放出空間資源,用于補充餐飲、住宿、停車、公廁等文旅配套設施和承載演藝、會議、研學等新文旅場景的功能區。
“月彎彎,水彎彎,清風樓下是家園。好南關等你,等你年復年,老巷靈井舊時伴……”今年以來,河北梆子現代戲《好南關》的優美唱腔多次回響在邢臺上空。
在做好硬件提升的同時,邢臺注重提升軟件實力,充分利用現有歷史建筑和文物資源,挖掘邢州文脈,塑造文化品牌,凝聚人氣,持續做熱做大做強中心城區。
今年春節,在清風樓舉辦的大型古城光影秀,以自公元596年隋朝建立邢州起至13世紀郭守敬取得偉大科學成就為歷史主線,再現邢襄大地的人杰地靈和美好前景;“五一”假期,由邢臺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大型實景劇《瓷都賦》每晚在清風樓前上演,百余名演員在聲光電的配合下,將邢州作為大唐瓷都的一幕幕盛景生動演繹;端午節期間,大型戶外舞臺劇《邢州密寶》在清風樓前上映,再一次為群眾帶來視覺盛宴……在古城歷史文化旅游區,一場場大型歌舞表演不斷上演,游客身臨其境,在古今交融間領略邢州古城新風采。
如今,清風樓、北大街、布袋院、北方大學舊址等網紅打卡地陸續火爆“出圈”,“游太行泉城、逛邢州古街”逐步成為游客的新選擇。開元寺、光明街、南北長街的兩側,國風燈籠亮起,流光溢彩。府前南街上的一面心形燈籠墻,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拍照打卡。“我們是從邯鄲過來的,今天特意來這拍照片,太好看啦,這里太出片啦!”游客張惠怡說。
城以文興,以文興城。邢臺將繼續堅持“以城塑形、以文塑魂、以業塑神”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深植文化根脈,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提升旅游品質,讓千年古城展露新顏,以文旅深度融合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將邢州古城塑造成邢臺文化第一體驗地。
編輯:楊雯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