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在他的雕漆工作室進行雕漆創作(5月30日攝)圖片來源 新華社


“工筆精刀摹美人,環姿燕色幻如真。晶瑩髹漆千層罩,月里嫦娥羨幾分。”這首詩描述的就是“燕京八絕”之一——雕漆的制作技藝之精湛與成品的精美絕倫。


《髹飾錄》記載,我國雕漆技法出現于唐代:“剔紅,即雕紅漆也。髹層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鏤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錦朱色,雕法古拙可賞,復有陷地黃錦者。”這便是雕漆藝術中“中國紅”的由來。這項技藝至今有1400余年歷史,橫跨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漆雕、剔紅、剔黃、剔綠、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統稱雕漆。


固安雕漆(剔彩)技藝承襲明清時期的皇家藝術風格,有著精湛的技藝和高雅的藝術品位。出生于1976年的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朱江是固安雕漆技藝第七代傳承人,他自幼隨父親朱慶元學習雕漆技藝,后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雕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殷秀云。朱江憑借其精湛的技藝和對藝術的熱愛,將固安雕漆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賦予這種古老藝術新的生命和活力。


朱江設計的實用性雕漆工藝品(6月5日攝)圖片來源 新華社


雕漆是“緩慢的藝術” 每件作品都是故事


剔彩五瓣花鳥瓶、剔紅芭蕉圓盤、剔紅浮巒暖翠筆筒、剔紅蓮魚盤……走進朱江的工作室,一件件精美的雕漆藝術品造型莊重大方,雕刻技藝圓熟遒勁,紋樣嚴謹細膩,富于變化。


在工作室一角,朱江正忙著手中的活計,調漆、上漆、打磨、雕刻……手法嫻熟、技藝精湛。桌上一角,一件木質漆器首飾盒引起了記者注意,精致婉約、恰到好處的雕花,是一枝瘦瘦的梅。在陽光下端詳這方小小的首飾盒,光影拉著悠長的影子,都是故事。


“雕漆,這門藝術之所以被稱為‘緩慢的藝術’,是因為每一件作品的誕生,都需要經歷數月甚至數年的精雕細琢。”朱江在談及雕漆藝術時,眼中閃爍著對傳統工藝的崇敬,“每一道工序,每一次雕刻,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容不得一絲浮躁,不允許絲毫誤差。”


朱江設計制作的雕漆作品(6月5日攝)圖片來源 新華社


雕漆以奢華彌貴、費工費時著稱,根據顏色的不同,有剔紅、剔彩、剔犀等別稱。從設計到完成,雕漆作品需經歷制漆、設計、制胎、光漆、打磨等八大工序,以及上百種精細操作,每一步都考驗著匠人的耐心與技藝。“在制作過程中,我們使用的是純天然大漆,它必須在特定的濕度和溫度下陰干,濕度需保持在80%~85%之間,這對環境的要求極為嚴格。”朱江解釋道。


在朱江看來,雕漆不僅是一項技藝,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就像人生一樣,雕漆藝術也告訴我們,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去干。”每一件作品的雕刻,都是對匠人意志力的考驗,一旦出刀,便無悔可言,任何細微的失誤都可能宣告作品的失敗。


朱江的雕漆生涯,是對傳統藝術的深情回望,也是對創新精神的不懈追求。“希望通過我的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雕漆、愛上雕漆,讓這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中煥發出新的光彩。”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愿景。


朱江在雕漆工作室對木胎盤子進行反復髹漆(5月30日攝)圖片來源 新華社


從學徒到大師 堅守傳承路


朱江的雕漆技藝傳承自他的父親朱慶元,固安雕漆技藝第六代傳承人。回憶學藝之路時,朱江感慨萬千。“我父親非常有才華,有木工和機械鉗工的基礎,還會畫圖,這些技能在他學習雕漆技藝時起到了關鍵作用。”朱慶元在20世紀80年代初到北京雕漆廠跟隨雕漆老藝人周尚賢學習,僅用了兩三年就掌握了雕漆的大部分工序。藝成之后,朱慶元回到家鄉固安,開設了雕漆作坊,并在當地招收學徒,傳授這一傳統技藝。


朱江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雕漆技藝,他說:“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我熟練掌握了雕漆手藝,并在傳統基礎上學會了設計新造型和圖案。”經過多年的雕漆實踐,朱江在雕漆圈子中嶄露頭角,三十歲時已經小有名氣。2010年,朱江拜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雕漆大師殷秀云門下,進一步提高了他的視野和雕漆技藝,“殷大師對雕漆技藝的熱愛和執著,讓我深受感動,也更加堅定了我傳承和發揚雕漆藝術的決心。”


朱江設計制作的適合年輕人的雕漆配飾(6月5日攝)圖片來源 新華社


然而,雕漆技藝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雕漆生意非常火爆,朱慶元的小作坊曾有50多名工人。“那時的雕漆生意真是太火了,我們家的雕漆作品供不應求。”朱江回憶道。但隨著計劃經濟體制結束,雕漆技藝突然被推向市場,失去了發展的方向,家里的工人也只剩下一人。“那段時間,我真的很迷茫,不知道雕漆技藝的未來在哪里。”朱江說。


盡管如此,朱江并未放棄。他堅信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領悟雕漆藝術的精髓。“雕漆藝術,是一種需要時間和耐心的藝術,它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每一筆每一畫的韻味。”朱江每天關在屋子里,對著作品進行研究和練習,雖然寂寞,但他從中感受到了充實和滿足。


創新賦能 古老藝術綻放新光彩


朱江的雕漆技藝不僅是對傳統的傳承,更是對創新的追求,“我嘗試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讓雕漆藝術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回溯朱江的雕漆藝術之旅,2014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那一年,他報名參加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研修班,一年的學習不僅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技藝,更讓他在創新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想讓傳統藝術永葆活力,就必須不斷探索,勇于創新。”朱江分享道。


2017年,朱江與廊坊師范美術學院的師生們攜手成立工作坊,共同創作了一系列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雕漆作品,包括青瓷雕漆茶具、婚慶飾品、現代潮玩擺件和裝飾藝術品等。“我們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讓非遺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工作坊的一位學生表示。這一系列創新實踐,不僅讓雕漆藝術重煥新生,更激發了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朱江設計的雕漆作品,在各類國內知名展會上大放異彩,榮獲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金獎、中國(義烏)文交匯金獎、北京工美杯銀獎等30余個獎項,成為雕漆藝術創新的典范。此外,他還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推廣,先后在廊坊師范學院、河北金融學院等高校開展講座,讓雕漆文化走進校園,共同探索雕漆藝術的無限可能。


2019年,朱江舉辦了一場個人展,將自己多年創作的雕漆藝術品以場景化方式呈現給世人,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雕漆藝術的精妙。“我希望通過我的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雕漆,愛上雕漆。”朱江說。為了這一目標,他不僅親自授課,通過網絡視頻形式講解雕漆知識,還學習拍攝短視頻并定期發布,用更現代的方式傳播這一古老的藝術。


編輯:姜長淼

來源:廊坊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