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域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臺;建立網格化治理、信息化管理體系;做強基層網格員、行政執法服務人員、司法調解員三支隊伍;健全組織調度、一人一案、閉環管理、量化考核……
近年來,冀州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基層黨建+網格化+信息化”基層治理新模式,蹚出一條縣域社會治理新路徑,形成治理頑癥破解有為、治理效能提升有效、平安創建推進有方的工作格局。2023年啟動建設全域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臺作為全區十件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力爭“一站式”受理訴求、“一平臺”化解兜底。
打造一個中心 統籌訴求處置
籌建全域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下設三個分中心,整合資源力量,統一受理交辦。組建群眾訴求處置中心,變“多頭受理”為“一地通辦”。將人民網、國務院互聯網+督查、信訪聯席辦、問政河北、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渠道反映訴求,統一匯總、統一交辦、全程閉環跟蹤管理。組建民生保障服務中心,變“被動處置”為“主動上門”。開發“智慧冀州”APP、啟用“民生冀州”公眾號、7100000便民服務電話,暢通群眾訴求,督促網格員主動發現問題,推動民生服務向基層延伸。目前,“民生冀州”群眾注冊達到5萬余人,家庭對平臺知曉率達到53.2%。組建“冀時語”法律服務中心,變“潛在訴案”為“訴前調解”。整合公檢法司資源,抽調精干力量,平臺集中辦公,提前介入案件,加大訴前調解,構建集人民調解、司法調解、法律援助等功能于一體的處置中心。先后受理各類訴求24685件,統籌運用資源,依法依規解決,已辦結22850件,辦結率92.56%,本地化解訴求、部門辦結質效大幅提高,群眾滿意度達到98.6%。
建立兩個體系 抓實治理支撐
建立黨建引領的網格化治理體系。推進基層黨建、社會治理雙網共建,在基層黨組織基礎上,建立1695個社會治理網格。城區以常住人口為依據,劃分336個網格,建立“區級干部-街道辦書記-社區書記-片區居委會主任-居民網格員”為成員的五級網格。鄉鎮以村民小組、街巷定界,劃分1359個網格,建立“區級干部-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片長-村支部書記-村‘兩委’干部”為成員的五級網格(1830名網格員)。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化管理體系。采集人口、房屋、商超等數據90余萬條,建立基層數據庫,開發“訴求集中區域分布圖”等可視化云圖15套。群眾利用“智慧冀州”APP等,通過“網格訴、隨手拍、線上傳、電話講”反饋訴求。制定“13715”限時辦結機制,咨詢類問題當日辦結,城市管理、設施養護等問題3日辦結,復雜訴求7日辦結,重大疑難問題15日辦結,一時難以解決的,制定方案和時間節點,及時反饋。
建強三支隊伍 提升處置能力
基層網格員隊伍。動員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退役軍人、老鄉賢等人員,加入基層網格隊伍,培育80余名“幫大哥”“明星式”基層網格員。行政執法服務隊伍。組織260名各單位行政執法和服務人員、84名城區綜合執法和67名鄉鎮執法人員,整合職能,聯合辦公,提升效能。司法調解員隊伍。在“冀時語”法律服務中心6名常駐人員基礎上,由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等區級干部每周輪流到平臺值班,形成司法合力。對群眾反映強烈、訴求高發領域,認真分析癥結,區級領導現場解決問題200余個,制定物業管理、環境整治、城市維護、市場管理等措施50余項,提升治理效果。
完善四項保障 提升辦理質效
組織調度機制。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督導調度、會商研判辦理情況,協調解決重點訴求80余個。“一人一案”機制。篩選22件信訪疑難案件,由22名區級干部牽頭,一盯到底,全力攻堅。閉環管理機制。對受理訴求,由專人交辦、分派流轉、限時辦結、分類驗收,咨詢回復、基礎設施維修類由平臺坐席員驗收,項目工程類由職能部門與平臺共同驗收,矛盾糾紛化解類由鄉鎮社區驗收,信訪類、重點案件類由兩辦督查室核查驗收。量化考核機制。制定綜合考核評價辦法,周通報、月分析、季講評、半年考核,重點考核訴求處置率、案件辦結率、群眾滿意率、案件重復率等9方面內容,作為年度評先評優依據。全域新增信訪案件、存量信訪積案實現雙減,今年1-3月,國家、省、市、區來訪和信電網郵總量216批次,同比下降48.9%,存量信訪積案由68件下降至42件。
冀州區結合自身實際,按照“基層黨建+網格化+信息化”治理新模式,依托全域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有效推動各級各部門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畫好基層社會治理最大“同心圓”,努力打造多元共治的全域社會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