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第三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開幕。中國健兒正在厲兵秣馬備戰奧運,欲在奧運賽場上爭金奪銀摘銅,與各國健兒一決雌雄。此刻,我們更加懷念“中國奧運第一人”——張伯苓。


張伯苓(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中國近代著名愛國教育家,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重慶南開中學等南開系列學校創辦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教育的一位創造者”。


中國奧運史上的六個“最早”


為更多了解張伯苓的事跡,我采訪了著名歷史學家、南開大學校史研究室原主任梁吉生教授。梁先生學富五車,著作等身,人稱“南開活字典”,他對張伯苓的生平事跡了如指掌,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要說張伯苓校長是“中國奧運第一人”,這絕非夸大其詞,浪得虛名,而是實至名歸,名副其實。張校長對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貢獻至少有六個“最早”:


——最早提出:中國加入奧林匹克大家庭。1907年,張伯苓提出:“中國應該成立奧運會代表隊。”1909年春天,張伯苓去歐洲考察,回國后,他又向學生們放映了一年前倫敦第四屆奧運會的照片。從那時起,“奧運會”一詞開始在中國流傳。


——最早倡導:組織“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即“遠東運動會”。張伯苓作為遠東體協成員之一,曾5次參加遠東運動會,并擔任總裁判。1915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遠東運動會上,南開學子、綽號“飛毛腿”的郭毓彬在“八百八十碼賽跑”和“一英里賽跑”兩個項目中挫敗日本選手,獲得了兩項冠軍。這是中國選手第一次在國際賽場上奪金。1920年,遠東體育協會和遠東運動會被國際奧委會正式批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與國際奧委會聯系的區域性國際體育組織。


——最早創建: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成為國際奧委會成員。1910年,張伯苓等社會名流組織成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并被推舉為名譽會長。隨后,該會相繼加入了國際足球協會、國際游泳協會、國際草地網球協會等多個國際體育組織,并派觀察員出席觀看奧運會。1931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中國的奧林匹克委員會。從此,中國成為國際奧委會的一員。


——最早踐行:奧林匹克教育進入課堂。張伯苓創辦南開系列學校之初,最先將奧林匹克教育寫入體育教學大綱,明確提出塑造完整人格,德、智、體三育并進而不偏廢。


——最早促成: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比賽。1932年,張伯苓積極聯系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征得同意后,張學良捐贈8000銀元,將人稱“兔子腿”的短跑運動員劉長春和教練宋君復派往洛杉磯參加第十屆奧運會比賽,劉長春成為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


——最早發起:中國要舉辦奧運會。1945年,張伯苓組織召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會議,決定申辦第十五屆奧運會。雖然愿望沒有實現,但這畢竟是中國第一次嘗試申辦奧運會。


振聾發聵的“奧運三問”


梁教授說,舊中國是一個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時代,當時許多仁人志士都在思索:中國往何處去?怎么才能救中國?誕生了包括教育救國、科技救國等等一系列舉措。張伯苓則堅持了一條道路,就是“體育救國”。


“強我種族,體育為先”,“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這是張伯苓當時大聲疾呼的口號。這位經歷了甲午海戰、“國幟三易”慘痛經歷的教育家,正是抱著如此堅定的信念,鍥而不舍,堅定不移,越難越開,終于成就了一位愛國教育家。


在他的影響下,1908年10月23日,南開學校操場的外墻壁上貼出3幅用毛筆寫就的大字標語,上書:


什么時候中國能派出一位成績優秀的運動員去奧運會?


什么時候中國能派出一支優秀運動員組成的隊伍參加奧運會?


什么時候中國能邀請世界各國到中國來舉行奧運會?


這就是流傳后世的南開“奧運三問”。這振聾發聵的“奧運三問”,是向整個中華民族發出的吶喊:何時我們的祖國才能強大?


張伯苓是舉世聞名的愛國體育家,以其畢生精力為祖國強大,為捍衛“奧林匹克憲章”而奮斗。請看以下事跡:


——1932年7月,第十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日本積極策劃要讓所謂“滿洲國”的代表參加,激起以張伯苓為代表的京、津、滬等地輿論強烈反對。以張伯苓為首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立即籌募資金,選派運動員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沉重打擊了偽滿洲國分裂中國的賣國行徑。


——1938年3月中旬,國際奧委會在埃及開羅舉行會議,提出取消日本舉辦奧運會問題。張伯苓立即召開全國體協會議,堅決擁護國際奧委會執行委決定,取消日本東京主辦第十二屆奧運會資格。


——1942年2月7日,張伯苓主持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董事會議,決議開除追隨汪精衛賣國附日的原常務董事褚民誼會籍。


——抗戰期間,張伯苓一直擔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領導職務,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組織大后方及敵占區開展國民體育活動,并且考慮抗戰勝利后在中國舉辦一次奧運會。1945年9月7日正式啟動這一預案,一致同意申辦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張伯苓還負責向政府商洽此事。由于14年抗戰剛剛結束,國力微弱,民生維艱,申奧只是一個美好愿望,當時不可能實現。


1935年9月,張伯苓在為南開大學師生發表演講時,明確提出: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這一“愛國三問”就是張伯苓心中的愛國精神,同樣也是他心中的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精神。


梁教授最后總結道,張伯苓始終堅持“奧運—愛國”的目標,從“奧運三問”到“愛國三問”,體現了張伯苓一以貫之的愛國體育精神。


歷史的圓滿答卷


經過百余年的歷史風云,今天的中國已經一一回答了南開“奧運三問”:


從1908年南開提出“奧運三問”,24年后的1932年,第十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以張伯苓為首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促成中國運動員劉長春和教練宋君復如愿與會。見證并參與這一歷史時刻的張伯苓懸腕揮毫,激動地寫下:“智力競新,強國之鑒”。



28年后,“奧運三問”有了第二個答案:1936年,中國派出由141人組成的體育代表團,前往德國柏林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


100年后,日益繁榮昌盛的新中國終于圓滿給出了“奧運三問”的第三個答案: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北京隆重開幕,這是中國人舉辦的一屆無與倫比的夏季奧運會。


這是奧運與國運的歷史交響,奧運夢交匯中國夢。昔日張伯苓預言:“奧運會舉辦之日,就是我中華飛翔之時!”從1952年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奧林匹克會場升起,到1984年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從2008年百年奧運夢圓,北京奧運會驚艷了全世界,到2022年,冰雪絢麗的冬奧會也花落中國,北京成為全球唯一的“雙奧之城”……中國人民參與奧運、申辦奧運、籌辦奧運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生動縮影,是中國人民贏得歷史主動、堅定歷史自信的深刻詮釋。


此刻的張伯苓校長,天堂有知,必當為他摯愛的祖國含笑點贊!


編輯:李耀榮

來源:人民日報《金臺通訊》2024年第7期
原標題:深切緬懷中國奧運先驅張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