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成績出來后,比孩子更緊張的可能是家長。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孩子的期末成績?
看到成績,更要看清成績
分數,只是一種量化的考核指標。不同個體,不同學科,一個指標,所以成績不等于能力,更不預示著將來的能力發展——成績只是參考工具,它的主要價值在于幫助老師和孩子診斷出教學和學習情況。
對孩子而言,這是一次寶貴的發現問題的機會,一次診斷自己適應能力的機會。以此審視自己的作息安排、時間利用是否合理,體質是否需要加強、課堂抗干擾能力是否還要提升?
成績不代表一切,發現的問題就是潛在的增長點。不要因成績未達標準,就對孩子全盤否定。我們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人,不是考試的機器。
也不要做那個比孩子還在意分數的家長,那樣會讓孩子認為“你不是愛我,你只是愛優秀的我”。孩子考得好,你可以說:“你考得好,我看你開心,我也替你開心。”如果不夠理想,你可以說:“你很難過,我也替你感到難過,我們能一起做些什么?”你要知道:孩子才是那個應該為成績負責的人。
看清成績,更要看見孩子
當我們被分數左右的時候,也一定會被情緒控制。有時候對孩子不良成績的過分關注,容易變成個人情緒的發泄。不要讓孩子成為你的出氣筒,而是要做接納孩子情緒的容器。愛的近義詞是接納,接納的第一要義是“認同情緒”。
只有進入孩子的世界,才能夠慢慢地把他從他的世界當中引出來。就好比,你在悲傷難過的時候,需要一雙和你一起默默流淚的眼睛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責和空洞的建議。教育學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良性關系。
當然,這并不是說孩子的成績不重要,相反,如果你總是說“考不好沒關系,成績不重要”,可能不僅不會保護到孩子的自尊心,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價值,選擇“擺爛”“破罐子破摔”。
分數固然重要,但比分數更重要的是對待分數的態度。老子說:“自勝者強。”戰勝自己的勇氣,百折不撓的品質,往往比短暫的分數更重要。遇到問題,我們和孩子一起面對,一起研究,一起解決。冷靜且理性的家長不僅是孩子情感上最可依靠的支撐,也是他行動上最具啟發的榜樣。
“深紅淺碧不同色”,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的,我們要看到每個孩子的優點。
不同的花有著不同的綻放季節,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迎來自己的花期。
看見孩子,更要看到自己
家長有時候過于焦慮,是因為把自己的成就依附于孩子的成功。
我們雖然是父母,但我們也有自己的人生劇本:你不是父母的續集,不是配偶的外篇,不是你子女的前傳,你是獨立的自己,正如你希望他未來也一樣。
父母與孩子互為鏡像,當你沒辦法時刻都以飽滿的狀態面對孩子,那您就不要隱瞞自己的感受,真切地告訴孩子,向孩子表達您的疲憊、焦慮、憤怒,如果您試圖壓抑、隱瞞這些情感,您覺得自己扛得很好,其實敏感的孩子早已察覺,善良的孩子便更不敢表達情緒,怕給您增添負擔,甚至會覺得表達情緒是錯誤的。
家長自己要活出幸福的味道,以百折不撓的姿態,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進步。身教重于言教。當我們看到自己,我們才能真正地看懂孩子,而不僅僅是看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