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一位冀州人,既是東漢“良將”,又是皇封“藥王”,他就是邳彤。邳彤(?-30年),字偉君,漢信都(今冀州區狄家莊)人,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列云臺二十八將之一,九百多年后的北宋,又被尊為“藥王”,供奉在“天下第一藥市”祁州(今河北安國市)的藥王廟中。
“一言興邦”中興名將
邳彤自幼好學,能文善武,在耕作之余研習藥理,診治傷病。王莽時,邳彤任和成郡(今晉州市)卒正。更始元年(23年),劉秀奉更始帝旨,巡歷河北至下曲陽(今晉州市西北),邳彤率全城吏民出迎,因此被封為和成郡太守。劉秀在下曲陽住了幾天,然后就繼續北上宣慰去了。劉秀向北走到薊縣的時候,邯鄲卜者王郎得勢,占據河北大部,在邯鄲舉兵稱天子。為誅滅敵手,遣兵追剿劉秀。懾于王郎兵勢強大,“是時,郡國皆已降王郎”,只有信都太守任光與和成太守邳彤不肯投降,閉門堅守。
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受到追捕的劉秀從薊縣南逃回到信都郡,邳彤聽說劉秀從薊縣逃回信都,而且人馬都丟光了,身邊只有少數親隨。于是,邳彤急忙派部下五官掾張萬、督郵尹綏調選精騎二千余人,在道路邊上候迎劉秀。張萬、尹綏走到堂陽縣的時候,堂陽縣已經歸順了王郎,邳彤就讓張萬、尹綏警告堂陽縣的吏民,如果劉秀趕到的話,要馬上開門出迎。后來,邳彤聽說劉秀已經到了信都,立即挑選精兵強騎兩千從和成郡趕來迎會。
邳彤到信都后,參加了討論下一步計劃的會議。當時劉秀雖然得到信都、和成二郡的支持,但二郡兵力有限,而且部隊分散駐守沒有集中起來,所以在會議上很多人都說:王郎的勢力太大,不如由信都郡派遣部隊護送劉秀西歸長安。劉秀舉棋不定。
邳彤卻力排眾議,高瞻遠矚,指出:“現在王郎盡管得勢,占據燕、趙一帶,但畢竟是烏合之眾,根基不牢,天下的百姓都非常思念漢家,并且很長時間了,所以明公(指劉秀)舉起漢皇家尊號召集信都、和成二郡的兵力討伐,王郎則必敗,如不做征戰的打算,河北之地就會空失于王郎,人心渙散,且驚動三輔。”在邳彤的力勸之下,劉秀決心招募信都臨近郡縣人馬,共同抗御王郎大軍,并拜邳彤為后大將軍兼和成太守。邳彤對劉秀所言,成為“一言興邦”的歷史典故。《后漢書》曰:“凡言成事者,以功著易顯;謀幾初者,以理隱難昭。斯固原情比跡,所宜推察者也。若乃議者欲因二郡之眾,建入關之策,委成業,臨不測,而世主未悟,謀夫景同,邳彤之廷對,其為幾乎!語曰‘一言可以興邦’,斯近之矣。”
在劉、王“拉鋸”戰中,信都郡曾被王郎部占領,抓捕了邳彤的父弟子妻,并親筆寫信招降邳彤:“降,封爵;不降族滅!”邳彤在威逼利誘面前,高風亮節,流著熱淚回答:“事君者不得顧家。彤親屬所以至今得安于信都者,劉公之恩也。公方力爭國事,彤不得復念私恩也。”后來,由劉秀軍隊攻拔信都,王郎兵敗,邳彤親眷幸免于難。
劉秀攻拔邯鄲平定王郎以后,邳彤被封為武義侯。劉秀稱光武帝后,于建武元年(25年),更封邳彤為靈壽侯,后又行大司空事。劉秀到洛陽后拜邳彤太常之職,遂又改其任左曹侍中,專侍于皇帝左右。明帝劉莊即位,追憶當年隨其父皇打下東漢江山的功臣宿將,永平年間在洛陽南宮云臺繪制開國功臣二十八將圖像,邳彤名列第二十七位。
死后九百余年尊為“藥王”
公元25年東漢成立,公元30年邳彤病逝。在任期間,他為官清正,且精通藥理,重視藥業,深受人民贊頌,去世后葬于祁州南門外(即現今藥王廟內的墓亭)。當時為了紀念他,圍繞邳彤的墳墓建造了邳王神閣。
據查,邳彤死后九百余年,在宋朝時,祁州人方將他尊為“藥王”,這與當時祁州一帶藥業發展有極密切的關系,也受封建帝王著意神化的影響。據《祁州志》記載,相傳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兒子宋秦王趙德芳身患頑疾而不得治,眼看著命不久矣。病入膏肓的他在半夢半醒之間,忽然看見一白發老者走到面前,慈祥地說道:“王爺不必憂慮,我送你幾粒藥丸,按時服下,丸盡病除,康復在望。”趙德芳熱淚盈眶問道:“先生何許人也?”老者回答:“祁州南門外人也。”隨后老者飄然而去。恍惚中,趙德芳醒來發現床邊果然有數粒藥丸,按時服下果然藥到病除。趙德芳大喜,奔赴祁州尋找白發老者。到祁州南門外后,只見一片荒涼,毫無人煙,只看到了一座立有石碑的墳頭。忽然間,墓穴上空祥云四起,瑞氣升騰,有千萬只彩蝶翩翩起舞。在那祥云之上,有一老者端坐云端,趙德芳驚然發現此乃夢中之人。于是,就認定自己的病是邳彤顯靈治好的,遂下令把邳王神閣重新修葺擴建,由此藥王廟的規模得到了擴大。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4年)建廟祀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封邳彤為“靈貺侯”,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宋度宗正式加封邳彤為“敕封明靈昭惠顯佑王”,邳彤成為史上唯一的皇封藥王。
邳彤與藥王廟的名氣越來越大,眾多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祭拜求平安保健康,當時很多中藥材的小商小販就帶著自家的藥材到廟外擺攤售賣,藥王廟香火繚繞,藥香充溢,這也就是安國藥市的初步形成。清朝乾隆年間,丞相劉墉特于祁州邳王廟題“藥王廟”匾額,藥王邳彤的影響與日俱增。至清朝嘉慶、道光年間,藥市規模達到鼎盛時期,藥王廟周邊的藥材鋪鱗次櫛比,交易空前。
作者:楊萬寧 編輯:李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