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古城始建于漢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這片富饒的土地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近日,記者走進位于衡水市冀州區的冀商博物館,館內陳列展覽的文物與歷史資料,向人們展現了冀商文化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
2016年,冀州民間收藏愛好者賈廣田出資建立了河北省首個民間冀商博物館。博物館以“誠信仁義、義利相通”為主題,千余件藏品分為“德、名、多、學、仁、義、禮、智、信”9部分,展示的有歷代商家牌匾、商鋪印章、交易器具等,時間從元朝到民國時期,成為展現冀州“儒商文化”的一個集中縮影。
“走,先帶你去看看我們館的鎮館之寶。”當日上午9時許,跟隨賈廣田的腳步,記者來到位于博物館北側的櫥窗前。“這枚高約13厘米,直徑約6厘米的‘秤砣’是元代真定府權。”賈廣田介紹,這枚權器型規整,銹色厚重,其底部是臺階式,腹部呈束腰型,上面寫著“大德七年 真定路 中山府”,有著元代秤砣的顯著特點。
與館內的其它“寶貝”一樣,賈廣田對收藏這枚青銅權的過程記憶猶新。2007年,他在一個藏家那里發現了這個老物件,看到這件“寶貝”,他頓時雙眼放光,不斷與藏家交流,希望對方能放低價格。他的誠意打動了對方,最終,他把這枚夢寐以求的元代青銅權“收入麾下”。
“這枚青銅權上的銘文是什么意思?”記者好奇地問。面對記者的發問,賈廣田興致勃勃地解釋道,元代的行政區劃為路、府、州、縣,“路”設總管府,當時“真定路”的治所正是如今的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而“大德”,是元朝的一個年號。這枚青銅權是元朝官方制造的標準衡器部件,更是商業繁榮和時代更迭的見證。
賈廣田自幼酷愛古代商賈經商用品收藏,經商創業以后,又癡迷于冀商文化研究。2000年起,賈廣田除了收藏各朝代商賈用品,還開始系統收藏近代以來全國各地、特別是冀州商人們的經商用品,為了能淘到精品,他每次出差都去當地逛古玩城。從光緒年間的一張“高標維權公示書”到民國時期的一本“彩色手繪幌子畫冊”,從孫瀛洲用過的“象牙印章”到雷夢水的“親筆信”,大到一米多高的“古式轎子車”,小到一個火柴盒,他的收藏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冀州商幫”是清末民初河北省一支主要商幫,它與在東北創業的唐山“老吠商幫”、溝通俄蒙貿易的“張庫商幫”以及遍布全國18個省區的“武安商幫”,構成了河北省“大冀商”的主體,也逐漸形成了“義字當先、以義取利、以利行義”的冀商文化。當時全國22個省“無一處無冀人之行蹤”,到1947年在外經商的冀州人占當時冀州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冀州商人足跡遍布全國,且業績頗豐,其中清末北京琉璃廠有三分之一的商鋪為冀州人開設,在咸豐年間的全盛時期,曾被稱為“冀州街”。由冀州人創辦的北京“全聚德”烤鴨、天津“曹記驢肉”、“金雞鞋油”等,至今仍聞名遐邇。
漫步冀商博物館,走商貨挑、鋦盆鋦碗工具箱、貨郎鼓、泊頭火柴廠股票……一件件珍貴文物向人們講述著冀商故事。展廳一隅,一個印有“全聚德”的景泰藍盤和一個刻有“全聚德”字樣的鍋蓋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全聚德的創始人楊壽山是冀州楊家寨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創建全聚德。”賈廣田告訴記者,這兩個物件是20多年前他在北京古玩市場“淘寶”所得。“這4個金雞牌鞋油盒,是2006年我去天津出差,在逛古玩市場時淘到的。”賈廣田指著藏品介紹,金雞鞋油是冀州人傅秀山1942年在天津研制生產的,聽說老冀縣的北門常有金雞叫聲,號稱“金雞城”,以“金雞”為名也許與此有著密切的聯系。
時光流逝,冀商的故事仍在繼續。賈廣田坦言,當初建立冀商博物館就是為了將冀商“義字當先、以義取利、以利行義”的價值觀和經商觀傳承發揚下去,讓“義利相通”“敬業修德”成為當代商人的典范商道。
攝影 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