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的地名,取的是“日出初光之照”之意。5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日照陽光海岸綠道考察調研,并同綠道邊小廣場上的市民和游客親切交談,贊譽“生態環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時,我不由地想起了5年前游歷日照的美好情景。


那是2019年的8月初。在北京讀博士的親戚小史,鼓動我趁暑假帶孫女去他的家鄉山東日照看看。最打動心弦的話是“一生要來趟日照,看看海邊的日出,走走陽光海岸綠道!”


是年的8月3日,我坐Z159次列車來到了美麗的黃海之濱的“日光之城”。日照位于中國海岸線山東和江蘇交界處的海州灣。這里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度地帶,背山面海,海天一色,灣深水闊,海濤拍岸,不僅孕育了不凍不淤的深水良港——日照港,也擁有令人向往的黃金海岸和沙灘。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既有空氣濕潤的江南特色,又有四季分明的北方特征,被譽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宜居城市。


來日照,清晨去海邊看日出,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行程。清晨,一望無際的海天相接處,一片紅光灑滿海面,海水波光粼粼,倒映著太陽,靜謐而神秘。極目所及,猶如油畫般的厚重感,美得不可思議。我去時,縱貫南北的海岸綠道,28公里還沒有全修通,但別致的觀景平臺、誘人的運動步道、游客休憩廣場的配套設施,已令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夢幻之中。特別是日照市照顧老人、優惠兒童,許多浴場都是免費開放,更增加了感染力和吸引力……


小史的家在日照市區西邊的莒縣,那是古莒國的地盤。《史記》記載,“莒雖小國,東夷之雄者也”。春秋時期,莒國曾能和齊國、魯國抗衡,其疆域鼎盛時期,東起黃海,西到沂水,南到江蘇,擁有大小城邑30多個。齊國和魯國宗室發生內亂時,其公子多逃奔魯國和莒國避難。其中,最為有名故事的就是齊桓公。齊襄公時,齊國國內混亂。管仲、召忽保護公子姜糾逃到了魯國,鮑叔牙則保護公子姜小白逃到莒國。后來公子姜小白用智謀回到齊國即位,齊桓公也成為“五霸之一”的第一霸,由此也衍生了“勿忘在莒”的成語典故。


在莒縣,我們還見到了被譽為“天下銀杏第一樹”的最長壽銀杏樹。野生狀態的銀杏樹,在我國許多地區有殘存。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前院有一株大銀杏樹。該樹高大挺拔,氣勢雄偉,樹干虬曲,枝繁葉茂。樹高估計有30多米,胸徑要10多個人才能合圍,是我見到的最大的銀杏樹,據說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寺內有一小房子,傳說當年劉勰寫《文心雕龍》,曾在這里潛心著述。當代書法家王丙龍先生為此樹題寫了“天下銀杏第一樹”。


“趕海”,是屬于日照的海之浪漫,是不能錯過的角落。只要掌握好潮汐的變化,基本上每次都能有所收獲。對于外來旅游者來說,不可能像當地趕海人那樣,深夜打著手電、提著網兜、拎著小桶,熙熙攘攘去趕海。所以,8月4日下午,我們去劉家灣趕海園體會趕海的樂趣。趕海園對老人和1.2米以下孩子免票進園。這里距市區較遠,但距我們住的旅店較近。趕海園海沙比較細,很柔軟干凈,很適合趕海。小史提前準備好了小桶、鏟子、夾子等趕海用的工具。那天,我們撿到了皮皮蝦和海貝,還有貝殼和蛤蚧等,另外還觀賞到了大海退潮的盛況,滿足了看海的想象,尋找到了自由和浪漫……


不知是誰寫的一首詩,權作游“日光之城”的結尾吧!


“始于山海/不止山海,面向大海/攬初光入懷,藍天、碧海、金沙灘/令人向往的陽光綠道,東方潮起時/風正好揚帆!”


作者:張錫杰  編輯:李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