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向是減肥的熱門季節,隨著氣溫升高、著裝變得輕薄,許多人更加在意自己的身材,從最基本的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到嘗試各種新興減肥法,期望能盡快甩掉肥肉,但往往半途而廢。據“醫學快線”網報道,近期TikTok(抖音海外版)上開始流行“30-30-30”減肥法,即起床后30分鐘內攝入30克乳清蛋白(一種蛋白質補充劑),然后進行30分鐘低強度到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其支持者聲稱,這一方法有助保持肌肉,能起到穩定、可持續的減肥效果,同時早上不易受外界事物干擾,更易長久堅持。


對此,國家體育總局運動營養師職業項目培訓師陳成亮表示,如果將“30-30-30”減肥法拆開來看,有一定科學性。首先,乳清蛋白是源于牛奶的優質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的種類、比例與人體非常接近,營養價值較高。一般而言,人體所需蛋白質的量與身體活動情況、年齡等因素有關,鍛煉后需要更多蛋白質來幫助肌肉修復——通常成年健身人群每公斤體重需要1.2~1.6克蛋白質。在起床后30分鐘內攝入30克乳清蛋白,可以增加每天的優質蛋白質攝入量,為肌肉修復提供原材料。從減脂角度來看,攝入30克乳清蛋白還有兩大優勢:一是蛋白質食物熱效應(攝食引起的額外能量消耗)高,相比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其消化吸收過程需消耗更多能量;二是蛋白質的胃排空時間較長,相比于攝入同等熱量的碳水化合物,飽腹時間更長,能減少“饑不擇食”帶來的高能量零食攝入。


其次,在早上進行30分鐘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有助減脂且容易堅持。陳成亮解釋,只要規律鍛煉就有助于控制體重。運動生理學研究表明,脂肪細胞里的甘油三酯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過程相對較久,30分鐘的運動時長恰好可達到脂肪分解的“門檻”。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雖然在燃脂方面效果不及高強度運動,但由于動作輕緩、不涉及急跳急停等,比高強度間歇訓練、抗阻運動等技術難度小,練習者不易因畏難而產生抗拒心理,更有利于養成長期運動習慣。


“但以‘30-30-30’的形式把兩者綜合起來,實用性不足。”陳成亮解釋,從運動營養學的角度出發,一般建議運動前攝入的營養素以水、碳水化合物為主,吃30克乳清蛋白其實有點“大材小用”。“因為運動過程中人體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血糖、肌糖原、肝糖原及脂肪,早上體內肝糖原虧空、血糖水平較低,若運動前補充蛋白質,人體會優先用其供能,但它本可以用于構建肌肉。”此外,蛋白質不能被快速吸收,產能效率也很低,會影響運動強度,并可能在分解過程中產生氨類物質,易導致中樞系統疲勞。


“事實上,運動后人體合成肌肉的效率較高。”陳成亮表示,要想獲得更好的減肥效益,在無低血糖風險的前提下,可遵循“先練后吃”的原則,調整“30-30-30”的順序。不過陳成亮提醒,長期保持一種運動模式或強度,會使身體進入“節能模式”,不利于持續減脂,建議調整運動類型,同時適量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長,以促進脂肪分解。此外,只補充蛋白質,肌肉修復效率并不高,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配合,能起到“1+1>2”的效果。具體操作參考如下:早上起來后先漱口、喝點水,熱身后,先做15~20分鐘高強度間歇運動或自身抗阻訓練,如間歇跑、原地蹲起、高抬腿、俯臥撐等,確保心率達到最大心率(220-年齡)的85%以上;再進行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走、跑、騎車、游泳等;運動結束后30分鐘內補充15~20克乳清蛋白,同時攝入適量碳水化合物,如面包、面條、餅等,或者吃含有優質蛋白質及低脂主食的正餐。


陳成亮最后強調,這種減肥模式并不適合低血糖人群,但普通人群只要長期堅持,就能提升代謝水平,從而實現持續的減脂效益。


編輯:劉燕

來源: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
原標題:“30-30-30”減肥法值得效仿嗎?運動營養專家給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