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焦明瑞 通訊員 于猛 劉碩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


  好的教育,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引領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近年來,武強縣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聚焦學生全面發展,緊抓國家政策機遇,科學調整學校布局,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努力構建教育均衡,在一策一個新亮點、一步一個深腳窩中,推動全縣教育事業步入均衡、健康、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一校多“區” 匯聚向上力量


  有一種力量,叫結伴而行。


  有一種引領,叫結對共建。


  今年3月,武強縣金音幼兒園到街關鎮留貫幼兒園開展幫扶,同心同行,共赴一場交流成長之旅。


  這是一次充分發揮省級示范園專業引領、帶動、輻射作用,搭建城鄉學前教育交流橋梁,促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真正實現“優勢互補,攜手并進”教育目標的雙向奔赴。


  春光明媚,這股攜手共進的浪潮,向著全縣各義務教育的學校奔涌而去。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今年,我們研究制定了《武強縣教育局2024年義務教育學校共享幫扶實施方案》,目的就是進一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鞏固教育均衡發展成果,積極推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讓教育均衡發展的成果惠及群眾,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深入推進全縣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武強縣教育局局長劉兆瑞表示,方案的核心在于不斷擴大優質學校的輻射引領作用,從而激發優質教育“聚變效應”,持續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走出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現代化之路。


  由此,“一校多區”模式在武強教育界逐漸叫響。


  所謂“一校多區”,即在鎮中心學校建立學校聯合辦學體,成立16個分學區,實行聯合辦學,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每個中心校設立2至4個學區,以規模相對較大的學校為中心,輻射周圍若干個教學點;設校長(法人)一名,學區內學校包括人事、財務在內的各方面事務均由其統一調配管理。


  可以說,探索聯合體、集團化辦學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一種路徑。


  “因為這樣,可以實現優質教師隊伍的跨校區匹配和流動,促進了教育教學高質量提升。‘所謂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這一說法也適用于義務教育階段,擁有一批優秀教師是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劉兆瑞如是說。


  創新的號角吹響,實干的腳步邁開。


  武強縣第三中學與武強鎮中心學校迅速召開專題會,研究如何開展共享幫扶。雙方著眼于提高辦學水平、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以及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就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研教改、校園文化建設、辦學條件幫扶等方面進行了討論和交流,初步確定要在學校安全管理、教學教研、校園文化上進行更深入交流。


  “截至目前,全縣各中小學校已經實現全部結對,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劉兆瑞坦言,結對只是開始,后續將以統一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管理模式、校園文化、質量監控,推動各校區同步、優質、均衡、特色發展。


  同時,在“一校多區”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推進精品社團課程建設、深入推進縣域教學改革、構建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探索加強教研隊伍新機制、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加強科學教育工作、實施青少年讀書行動等。


  家校共育 護航陽光成長


  家校攜手,目的是共筑學生心理健康的“防火墻”。


  家校如何形成共育合力,考驗的是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治理能力。


  武強縣教育局經過半年的謀劃、磋商、協調,于2024年伊始打出組合拳,全方位、多層面心理健康培訓蓬勃開展、同步推進,開啟家校共育新篇章——


  開啟家長學校課程實驗區實驗校工作,對3萬余家長進行分年級教育指導;


  全縣32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了課程實驗,構建科學班級管理體系、信息媒介互動、送培到家、家長交流會等課程環節,打造良好成長環境;


  在指導性文件的學習及形式多樣培訓活動的開展中,幫助教師理清思路、履行職責,引導家長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高質量實施家庭教育,共同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和開發孩子的智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各式各樣的培訓活動,不僅能給家長提供與孩子溝通、陪伴的具體指導,也為學校德育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合,提供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和有益的參考。


  除了一起“學知識”,良好的家校共育還有哪些新方式、好辦法呢?從一組數字來看武強縣是如何多角度、多層次,逐漸鞏固完善家長學校課程實驗工作體系,激發家長和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熱情的。


  “1個工作機制”!全縣各中小學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責任部門,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同時,建立起以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17名心理咨詢師”!面向全縣中小學,開展由中科院頒發結業證書的“心理咨詢師”培訓,預計培訓17人,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中堅力量。


  “14天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覆蓋全縣義務教育、幼兒園、高中階段的“衡水市12355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自今年3月15日開始正式在武強縣拉開序幕,共計260余名教師參訓,已開展9期。


  “1期班主任心談會”!每月一期,走進學校內部傾聽老師們的聲音,收集解決本月內老師本身的情緒困擾、發現且無法及時解決的學生心理問題,及時關注重要時刻學生心理行為的變化,已開展27期。


  “1節家長‘心’課堂”!每校每月至少開展一期,邀請衡水市心理研究所專家走進學校指導學生家長家庭教育工作,假期還有錄制的家庭教育系列小視頻,幫助家長認識和把握科學、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提升家校合力共育效果。目前已開展15期,受益家長已達萬余人。


  “1名班級心理委員”!在全縣中小學四年級以上配備“班級心理委員”。此項旨在強化學生心理“宣傳員、疏導員、預警員”作用。讓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意識教育深入到班級、到宿舍、到學生個人。目前已開展18期相關培訓。


  “2個100”!一年內開展一系列心理教師培訓工作,確保到年底,全縣中小學心理輔導室配備率達到100%,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校比例達到100%。


  做最踏實、最用心的教育,武強教育體系正俯首耕耘、從“心”啟航,全方位傾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切實提升全縣中小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法治教育 撐起青春“保護傘”


  大手牽小手,“法治”護“青春”。


  為進一步做好校園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武強縣的法治副校長、輔導員們積極行動起來,深耕未成年人保護的法治土壤,力求以更加新穎的形式、更加豐富的內容助力未成年人向陽成長、一路生花。


  5月是“民法典宣傳月”,各學校先充分發揮升旗儀式、校園網、電子屏及宣傳櫥窗充分傳達民法典內容,又利用黑板報、主題班會、手抄報、征文等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民法典知識,同時組織開展一系列“我與民法典”主題演講比賽活動,進一步提高全體師生對學法、知法、懂法、守法重要性的認識。


  一堂民法典的專題講座,把民法典簡介、在法律上你屬于什么人、民法典守護我們一生等內容深入淺出地傳授給第一實驗小學的孩子們;


  一堂生動有趣的交通安全網絡直播課,從東孫莊鎮中心學校輻射而出,覆蓋了全鎮所有小學生,讓安全走路、安全乘車、安全騎車等道路安全知識,特別是哪個年齡階段可以使用哪一種交通工具深入“童心”;


  一堂全校統一的主題班會和一場心理繪畫作品展,把“預防校園欺凌”的相關知識傳達得深入而透徹,什么是校園欺凌、作為學生該如何防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校園欺凌的危害性一系列知識深深刻印在馬頭完全小學同學們的心里;


  一次書香與普法同行的宣傳活動,第一實驗小學里不僅浸潤了書香,還響起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聲音;


  ……


  系好青少年第一顆“法治扣子”,需要創新方式方法,增強法治宣傳教育實效。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學校一改往日貼標語、背條文的傳統方法,以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在真實的法治情景中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武強縣還組織各學校“起底式”排查校園霸凌苗頭隱患和事件線索,研究制定了《2024年武強縣防范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建立“武強縣中小學校園欺凌專項排查整治臺賬”,加強對農村、寄宿制等學校的重點督導檢查。


  增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武強縣指導各學校進一步健全完善校園霸凌防治協作聯動機制,聘請檢察、公安、法院等部門工作人員19人兼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為各學校配備法治輔導員、法治教師120余人,確保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法治課均可正常開展;重點把好學生入校關,堅決杜絕學生攜帶管制刀具、違禁物品進入校園;在部分學校的隱蔽場所安裝具備識音功能的報警裝置,一旦發生辱罵、毆打等欺凌行為可迅速報警,大大提高了校園防欺凌工作的管控水平。開展家長普法課堂,呼吁家長要身體力行,以日常生活為課堂,潛移默化地在青少年心中種下法治的種子。


  法治教育不是一時一地,而是覆蓋了全縣義務教育的全過程。


  武強縣教育局聯合武強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局共同發布的《開展法治教育進校園實施方案》,讓法治宣傳有了更多細節:


  利用法院開放日、重大節點等定期舉辦模擬法庭、旁聽庭審活動,讓學生在現場體驗中感受法治文化、培養法治精神;


  建立校園糾紛聯合調解委員會,提供家庭法治教育指導任務、提供教職工法治教育培訓;


  重點中學實行“一校一警”,保衛校園安全工作并排查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治安隱患等;


  創建全縣依法治校示范校,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通過歌曲、舞蹈、知識競賽、情景劇展演、志愿活動、應急演練等多種形式,普及法治知識,弘揚法治精神;


  實施“中小學法治教育名師培育工程”,推進教師網絡法治教育培訓,推動學校配備與課程設置相當的法治課專業教師,提高法治課專業教師在思政課教師中的比例;


  開足法治課程,小學每周1課時、初中每周至少2課時,普通高中3年修滿6學分,每年每生參加法治實踐教育不少于2課時;


  法治副校長每學期不少于2次的法治教育,聯合法院等開展模擬法庭,旁聽庭審式的法治進校園活動每學期不少于3次……


  自此,育人以法,潤物無聲。


  科普活動 點燃奮進夢想


  “哇,老師的手著火啦!”“哈哈,我們騰云駕霧了!”“太神奇了!怎么這么多人也拉不開這口鍋?”“火箭飛到哪里了?”……街關明德小學的同學們歡呼雀躍地上了一節課,只因為這節課的主題是“科學”。一場場精彩的物理實驗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寓教于樂、有趣好玩,在歡聲笑語中呈現科學的神奇,點燃孩子們心中的科學夢想。


  “科學家精神,是一種不懈探索、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的精神。它不僅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強大動力,更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武強縣科協主席江景行走進武強縣實驗中學,以“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做科技強國時代新人”為主題,獻上了一場干貨滿滿的講座,激發了同學們的科技創新熱情。


  小班的《氣球噴泉》、中班的《戳不破的泡泡》、大班的《會吸紙的瓶子》……武強縣東孫莊鎮春蕾幼兒園的科學領域活動,從身邊隨處可見的科學小實驗著手,帶領孩子們一起發現生活里隱藏的科學秘密,讓“科學”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這個五月,科學的花朵盛開在武強大地。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著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用科技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一場場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科普盛宴在幼兒園、中小學輪番上演。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人,都離不開科技的力量。”談及科普活動,街關明德小學校長李志勛坦言:“我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點燃孩子們的夢想,鼓勵他們做一個具有科學態度、追求真理的人,讓科學創新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科普教育是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武強縣將開展科普教育與學校“五育”并舉結合起來,與做好“雙減”工作結合起來,與“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結合起來,探索推動實踐研學活動與科普教育基地的有效銜接,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科技的魅力,在各中小學展現得一覽無余。


  “衡水市2024年度中小學教育機器人創客競賽”中,來自豆村鎮明德小學的10名學生、3個項目均斬獲比賽三等獎。


  第二實驗中學積極參加第38屆河北省2024年青少年科技創新競賽活動,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后備人才。一戰揚名,8個作品獲獎。其中,省級二等獎1個,省級三等獎3個、市級二等獎2個、市級三等獎2個。


  府興小學,把一層教學樓設為科技長廊,配備精品錄播室、微機室,設立科普知識畫廊、科學展覽區等,營造濃厚科普氛圍;建設國家標準的現代化科學實驗室、資源庫豐富的圖書館、完善的信息網絡設施;探究“科學+”融合教學模式,將科學和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勞育有機結合起來;與科協建立常態合作、開發繽紛多彩的課后服務社團,全面提高科學教育質量,打造科學教育實驗學校,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


  立德樹人、“五育”并舉,不止于此!


  武強縣還著力抓好課堂微改革,落實社團活動課程化建設,推進梅花拳、年畫等傳統文化進校園,同時以雄厚的樂器產業為基礎,全面推進“樂器進校園”工作,有效實施素質教育,助力“雙減”政策落實做細。截至目前,年畫制作的繪稿、制版、套色、印刷等全方面工藝已逐步納入不同學段社團活動中,“傳統武術梅花拳進校園”已與“大課間微改革”相結合,蔚然成風。而校園配備的樂器,更是投資70余萬元,涵蓋了薩克斯、單簧管、長笛、葫蘆絲、古箏、豎笛、電子琴、非洲鼓等多個種類。


  教育無小事,冷暖在人心。武強教育正櫛風沐雨,緊緊圍繞“一年見成效、三年上水平、五年大變樣”總體目標,著力補齊教育短板,持續推進教育改革創新,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著力打造武強教育品牌,以進取之姿為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蓄勢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