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無眠,翻看微信視頻號,曹軒賓的《別君嘆》就這樣沒征兆地唱響,帶著陜西秦腔的蒼涼寥廓灌滿了整間屋子,也灌滿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條神經。幾年前初聽這首歌時,常被無奈悲涼的感受攪擾,凝住心神,或呆呆發愣或一遍遍任其循環往復。世事遷延,許多感觸、感受漸漸遺忘淡漠,可在這安靜的夜里,曹軒賓的歌聲一響起,仿佛時光又回到過往,細碎模糊的人事,一絲絲一幕幕,又重新占據心神,尤其聽到“車馬縱兮雁飛翔,春復秋往世無常”,眼里的水霧再也忍不住。
央視的《經典詠流傳》確實唱響了一些經典,出了幾首好歌,有一定的流傳度,《別君嘆》就是其中之一。那時朋友圈里時常有人轉發,我也是其中之一。在每天開車從城南到城北、從城北回城南的無數個早晨和傍晚,這首歌伴著清冽晨風和橘黃夕陽,和著彼時彼地的心情心境,讓低徊寂寥的情愫有了短暫的依托、紓解和宣泄,有了瞬時真正屬于自己的體驗空間。
詩來源于歌,歌演繹著詩。唐詩是文學史上的明珠,是值得永遠詠唱的經典。《別君嘆》的開頭便是引用了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經典作品,凡識字者便能讀能誦,它使人在面對離別、送別時有了寄托,借此抒寫落寞別情,表達依戀不舍。青青客舍,古道長亭,再飲一杯酒,再道一聲珍重。送別是古代詩詞領域中的永恒主題,彼時交通信息不發達,一別或難再見,或成永別。這種情感的抒發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尤其是多情的詩人們。“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友人乘坐的孤舟漸漸遠去,只剩一線長江,向天際奔流。“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個“空”字,一行馬蹄印記,是無盡的孤寂與悵惘。“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萋萋滿眼,殷殷期盼。當然還有化解別情的鼓勵,“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些渾然天成、濃情雅致的詩句含蓄又盡意。那孤獨落寞的身影悄然站立,消瘦而又飽滿,百年千年,任何時候讀起來,吟詠起來,唱起來,都忍不住生出同頻同情同理心,唏噓感嘆,淚如潮涌。
但仔細梳理這些詩作,發現大多是站在送別者的角度所抒所寫,送別、離別、分別本是雙方的事和情,但這些詩作對遠行者的不舍與感傷卻鮮少表達。我曾就此請教一位師兄,他說一情深,一情淺。深以為然。可仔細揣摩,應該還有更具體的緣由在。那個離開的人一定有他的憧憬和期待、探索和追求,有他心中的詩和遠方。大漠孤煙,醉美樓蘭;行軍帳里運籌帷幄,城關樓堞滾木雷霆;有旌節在手使命在肩,有更深的情和更惦記的人。如此,別情就淡了淺了,詩自然就少了沒了。而原地的那個,腳步羈絆、情志困守,吟詠踟躕深嘆,成了寬袍的瘦詩人,一個“別”字唱盡千古。“別”有分別、道別、惜別,別離、別情、別念。“君”表達敬重親近與珍惜,那個讓你念念不舍,產生珍重別情的人,一定是以“君”來稱謂的,而“嘆”則包含了所有無法用語言表述的情傷情致情韻。《別君嘆》的副歌部分是原創歌詞,它于王維的清新感傷中賦予了蒼涼和闊遠,是對王維詩的進一步解讀“送君別去無知音”,除了殷殷囑托,更是自我的嘆息和嘶喊,仿佛塬上的信天游,仿佛高臺的大秦腔。
幾年前曾看過一次秦腔的實地演出,男聲嗓音蒼涼高亢,“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修我甲兵,與子偕行!”秦文化中的豪邁樂觀、激昂慷慨與音樂完美結合,從而有了治愈的力量。便如這首歌一樣,有什么離愁別緒不能紓解呢。“莫問莫觀莫惆悵,山石林木無易樣”,離開和送別的盡頭是回歸,是平靜,那所有的別情感喟便都可釋然了。山川仍在,楊柳仍在,長亭與短亭仍在。你珍重的、你感慨的、你悲涼的也都在,在詩里在歌里。它會在某個瞬間不經意地泛起,讓你眼含淚光,也會隨時光消解,歲月安穩,言笑晏晏。驀然想起秦腔中的女聲,婉轉柔美、情致深蘊,更有著細水長流的內在力量。秦腔是真正了解中國的男人和女人的。從先秦到現代,他們唱著,唱給男人,唱給女人,唱給情深的人,唱給情淺的人,高亢嘹亮婉轉柔媚,都有讓人沉浸的治愈的力量。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幾年前,母親去世兩個月,不年不節,也不是傳統祭奠的日子,我獨自開車回鄉,到母親的墳前,靜默站立,眼淚長流,很久很久。今年清明節給姥姥上墳燒紙,在明滅的煙火與杜梨樹的暗影中,想象輕身飛起,撲入那個黃白的土堆,想象接住我的一定是姥姥溫暖的懷抱,踏實安然,沒有眼淚流下。姥姥去世二十三年,每年我都會給姥姥上墳燒紙,從最初的痛哭到現在的懷想。時間也是力量,無論生離還是死別。同學送我到車站,我們坐在臺階上,看廣場上人來人往,我問什么時候分開的?她說“一定是我做得不好,他才離開”,我摟緊了她的肩膀:“不,不是的,你已經很好很好。”離別、分開,有糾結、遺憾,有關深淺,無關對錯。一次有意無意的相逢,一個小飯館,兩碗牛肉面,高高的月臺之上,各自簡單的行囊,以為從此再難相見。離、別,還是用分別來說吧。也許最好的分別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此刻的《別君嘆》依舊唱響著,朝雨細密如織,潮濕了渭城的塵埃,也潮濕了我的心。一點信念可以走很遠的路,一點信念也可以站在原地,殷殷惜別,慢慢等待。那個離開的人,像原野里的風,可以由思緒去追,然后寫很多很多的詩,唱很多很多的歌,然后……潸然淚下。
作者:段素菊 編輯:李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