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大棚里,幾位農技人員利用一套系統管理3萬多株蔬菜;農業合作社內,一排排裝有智能終端的農機具整裝待發;科研企業中,工作人員通過打造互聯網農產品平臺讓農產品質量有保障……


近年來,我市強化科技支撐,推動現代農業蓬勃發展。記者在田間地頭走訪發現,越來越多的科技要素向廣袤田野聚集,“科技范”助力農業生產跑出“加速度”。


強化科技賦能


大棚變身“智能工廠”


2500平方米的葉菜溫室里種植了3萬多棵蔬菜,而這么多蔬菜只需要四五位農技人員來管理,這樣的場景可不常見。


近日,記者來到鹿泉區新興際華國際農業產業園玻璃溫室大棚,各類品種的蔬菜,長勢喜人。


“葉菜區配備全自動灌溉控制系統,可以看到栽培床上的水溫、營養液的EC值及PH值,可以對數據進行實時監測。通過設定合理的時間段可以實現自動配肥、灌溉,為農作物創造一個最佳的水肥條件,實現快速生長。”新興際華國際農業產業園玻璃溫室葉菜事業部經理孫金專笑著說,“有了這套智能系統,我們只需要幾個人就可以管理整個大棚。”


科技賦能是壯大設施農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市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積極引導設施農業主體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新品種,著力打造科技農業、綠色農業、現代智慧化農業樣板。


與傳統大棚不同,這種玻璃溫室大棚更具有優勢。據了解,玻璃溫室具有空間利用率高、透光性能好等特點,配合智能化灌溉系統、智能氣象監測系統、二氧化碳節能循環系統等多種高科技技術的應用,徹底打破了傳統種植依賴自然條件的模式,恒溫的環控系統可保證“不分冬夏、四季有菜”。


“水肥菜管理方面,我們采用的是水肥一體化管理模式。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營養液非常全面、干凈。現在所有的澆灌工作都是通過計算機去操控完成,非常智能化。”孫金專告訴記者,“水肥菜從幼苗期到采收期大概需要35天時間,年產量約50噸。”


全程機械化服務


農民種地更輕松


在藁城區豐可得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劉和賓和維修人員正在抓緊對小麥聯合收割機等農機具進行全面維修、維護和保養,為將要到來的夏收做足準備。


“以前人力收割小麥,一個壯勞力一天頂多收1畝小麥。如今,全程機械化讓農作物收獲更高效,選擇專業農機服務的農戶越來越多,我們已經收到不少農戶的服務訂單。”劉和賓說,目前合作社大部分農機安裝了智能終端,智能終端可以顯示收獲小麥的畝數、畝產量和總產量等信息,收了多少地,打了多少糧,一目了然。


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近年來,我市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積極落實農機購置專項補貼資金,持續推進農機升級迭代,促進農機向智能化、信息化和無人化方向發展,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2023年石家莊市共補貼農機具14189臺,受益農戶10678戶。”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組織相關部門、院所專家組成專業團隊,通過集中培訓授課、舉辦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田間示范活動等方式提升農機手作業水平。


“傳統小麥生產從播種到收獲,要歷經耙壓、施肥、除草、澆水、收割等20余個生產環節。現在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生產效率、產量、效益卻大大提升。”自從劉和賓的農機服務全面推廣后,種糧大戶劉建立當起了“甩手掌柜”,無論是收割、播種,還是施肥、打農藥,只要一個電話就可以享受高效的上門服務。


“互利網+”平臺


讓農產品質量有保障


怎樣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成千上萬的市場經營主體、錯綜復雜的監管信息進行有效的采集、應用,從而實現對全域農產品的高質量銷售和智能化監管?記者在位于欒城區的一家名為沃龍科技的研發公司找到答案。


“我們研發了一款農產品線上平臺,讓消費者詳細了解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帶動發展農產品銷售新業態、新模式。”該公司負責人馮少龍告訴記者,“平臺涵蓋本地農產品產地種植、生產過程、質量檢測、預約銷售等多個功能,還可提供數據分析、追溯查詢、技術指導等多項服務。”


據了解,該平臺可以追溯查詢、享受在線購買商品,在農產品上張貼二維碼,掃一掃就能追溯農產品的“前世今生”;農資生產企業還可通過平臺管理系統對產品的出庫、入庫、物流等環節進行全程管理;流通企業可利用平臺提供的數據共享與集成機制,實現上、下游產業鏈環節的數據獲取,從而為企業的經營生產提供決策支撐;政府監管部門可依托平臺對農資流通進行監管,嚴把質量安全。


質量,貫穿在農業生產各環節。近年來,我市著力將保障農產品質量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一環。“互聯網智慧農業的加入,對于實現農資商品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通可追蹤、責任可追溯,保障農資市場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讓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更加放心。”欒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石家莊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