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惠風和煦。4月14日,駕車沿922鄉道從景縣安陵鎮小村村一路向北,向西遠望滿目皆綠,只有一抹紅色立于田間,極其惹眼。
下車探尋,原來是一架紅色自走式噴灌機立于地頭,田里一架大型噴灌裝置正在以高效的作業狀態完成灌溉工作。
“如今澆地用上高科技了,就是在家睡覺,也能放心澆地。”小村村黨支部書記潘建忠說著便打開了手機,只見手機屏幕上顯示著不同編號機器的工作情況,“手機上可以控制機器的回收速度,從而控制澆水量,而且還有報警裝置,當澆水快結束時,機器便會給手機打電話或者發短信進行報警。”
抬頭遠望,看著面前的這一大片麥田,潘建忠打開了話匣子,村里青壯年勞動力緊缺,沒多少人留在村里種地了……
為了擺脫此狀,盤活土地,鼓足百姓錢袋子。2019年村里便開始進行閑散地征集,用來種樹、種玉米小麥等。2022年村里又積極探索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有效路徑,利用小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集中流轉農戶土地實現農業生產“大托管”,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先后整合入社農田600畝,形成“黨支部+農戶+合作社+企業+保險”的新發展模式。同時,合作社由村民代表、黨代會、村監會和鎮農經辦共同監督、管理、參與,保證公平、公正、公開。
“現在地全交給合作社了,我們只管拿錢,省心又放心,錢還不少賺,去年年底平均每畝地分了1200多塊錢哩。”談起這條合作社發展新路子,合作社成員張國利豎起了大拇指。
“每年土地增收凈利潤會一分為三:農戶分70%,村集體分10%,投資企業分20%。去年集體經濟增收了十多萬,農戶們也都樂呵呵。”說起合作社帶來的收益,潘建忠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合作社還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雇用本村及周圍村子的村民進行田間勞作,按勞動時長開工資。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年來,村里新建了休閑廣場、小游園,安裝太陽能路燈,美化墻體,改造坑塘……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紅利,提升村民幸福感。
村里收益增加了,但潘建忠并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我們今年的目標是集體收入‘更上一層樓’。”潘建忠信心滿滿,今年他調整了種植結構,試驗種植大蔥,若收益有明顯提高,明年便多種點大蔥,讓農民收益再創新高。
文/圖 見習記者 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