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衡水市冀州區門家莊村的麥田里,“飛手”操控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 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攝


“春忙”變“春閑” 還掙兩份錢——春耕春管一線見聞③


春耕始萬物生,不負一年好春光。


眼下,應該是各地農民投身春耕春管的大忙時節。但是,在衡水市冀州區門家莊村,40多戶農民卻當起了“甩手掌柜”。


“春忙”為何變成了“春閑”?3月26日,68歲的門家莊村村民李運生告訴記者,前幾年他把家里的8畝地托管給衡水市冀州區幫農宏業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從種到收都不用操心,安安心心在家里“享清福”。


李運生說,以前一年四季就忙活那幾畝地,累不說還不掙啥錢。現在把土地托管后,一年每畝地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收益,算下來,比他自己種地賺得還多。


地誰種?怎么種?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誰來種地、怎樣種地、怎么種好地”已成現實問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解決“誰來種地”問題,提出“提升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生產經營水平,增強服務帶動小農戶能力。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和標準體系建設,聚焦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拓展服務領域和模式。”


“地是農戶的,糧食也歸農戶,活兒由我們干。”衡水市冀州區幫農宏業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金卯說,合作社作為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從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到最終收獲、銷售等環節的托管,讓農民實現“離鄉不丟地,不種有收益”。


從開春到現在,王金卯幾乎天天“泡”在地里,進行麥田肥水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


裝藥、起飛、噴灑……走進門家莊村的麥田,隨著一陣陣馬達轟鳴聲,在技術人員操控下,一架裝載著農藥的植保無人機正進行飛防作業。


“農戶把土地托管給我們,不僅得讓他們豐收,也要想方設法降成本提效益。”王金卯說,合作社托管村民土地后,植保用上無人機,肥藥灑得勻,還省錢。品種是優質強筋小麥“師欒02-1”,價格還能比普通小麥市場價再高些。


托管的優勢體現在哪兒?王金卯算了幾筆賬。他說,合作社向廠家批量化優惠采購農資,耕、種、管、收實現規模化機械作業,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種植效益,每畝地純收入比普通農戶種植平均高出180元。在糧食產量方面,以小麥為例,合作社統一種植優質品種、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畝均產量比農戶自己種至少增產15公斤,糧食品質也明顯提升。


對于農戶而言,除了獲得土地托管收益,還能騰出手來打工再掙一份錢。今年62歲的冀州區韓莊村村民張景華,種糧是行家里手,多年前將自家的18畝地托管給合作社,現在他又在合作社里打工,每年的務工收入就有3萬多元。


“合作社統一機種機收和精準田管,糧食由企業收購,我掙上了托管收益和工資性收入兩份錢,省心省力又增收。”張景華說。


從土地托管釋放的紅利中嘗到甜頭的,不止門家莊村。目前,衡水市冀州區幫農宏業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土地托管服務已覆蓋周邊20多個村莊,托管服務面積1.2萬余畝。


編輯:閆海雪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