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記者從衡水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衡水這十年”第十一場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濱湖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好“生態、研學、冀文化”三張牌,著力打造省級京津產業轉移服務業重點承接平臺,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城市會客廳,助推“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為旅游新風尚。


衡水湖保護和發展取得新成效。我市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權,出臺《衡水湖水質保護條例》《衡水湖保護和治理條例》,編制《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讓衡水湖生態環境保護有法可依、有規可循。通過“堵、拆、清、挪、搬”等手段,大力清除外圍輸入性污染,實施跨流域調水,維持濕地生態水位穩定,十年間,共計引水逾7億立方米,平均水位由19.48米上升至20.63米。立足生態治理,改善水體環境。采取生態清淤、生態浮島建設、水生植物種植、挺水植物平衡收割等措施,綜合治理內源性污染,生態清淤22.5萬立方米,建設生態浮島6萬平方米,種植水生植物14.5萬平。通過持續多年的治理與恢復,衡水湖生態質量顯著提升,2018年起,衡水湖水質穩定在Ⅲ類水標準。密切協同專家,簽署了《京津冀濕地保護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方位保護衡水湖生物多樣性。已觀測到鳥類數量由2012年的303種增至334種,植物數量由382種增至594種,魚類數量由34種增至45種,昆蟲數量由416種增至757種,衡水湖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構建綠色旅游發展格局。利用“雙金賽事”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道串聯衡水湖生態科普體驗區、冀州古城歷史文化區、閭里古鎮研學區、園博園游樂區四大板塊。創建衡水湖國家5A級旅游景區,對衡水湖原有景區景點進行高度整合和系統化提升,景區面積拓展至26.4平方公里,促使景區框架的進一步延伸。充分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釋放出的市場紅利和交通區位優勢,打造以衡水湖濕地為龍頭的生態游,以冀文化為內核的文化游,以園博園為重點的休閑游,形成了周末精品旅游路線10條,成為精進周末休閑旅游目的地;發掘研學資源,扎實推進研學旅游,精心打造研學旅游優質產品和目的地,促進研學、教育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為京津親子微度假客群提供有力支撐。十年來,研學游客突破300萬人次,京津游客占比70%。


形成京津冀綠色旅游新體系。聚焦京津客群特點,致力于“旅游+”和“+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研學旅游、體育旅游、鄉村旅游、低空旅游、智慧旅游、休閑旅游、夜間旅游、康養旅游”十大主題的多元產品供給業態。優化船只結構,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效率。積極利用科技手段賦能綠色旅游發展,與北京科研機構合作,開發了“一目了然、一掃便知、顏值有料、靈魂有趣”的自然教育解說系統。利用智慧景區建設了生態云游、智慧研學、數字研學AR文創產品體系。


以研學作為協同發展新引擎。為精準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有效破解衡水湖發展瓶頸,閭里古鎮·孫敬學堂2014年起先行先試,先后與南開大學、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等合作研發了300多門傳統文化研學課程。舉辦河北省首屆研學旅游大會,統籌衡水自然生態研學、德育和素質教育研學、科普實踐研學、歷史文化研學等全市研學資源,系統展示衡水研學資源的獨特魅力。舉辦全省首個行進式傳統文化研學體驗活動---少年風華·我是孫敬,開創“研學+夜游”的夜經濟發展新模式。發布了河北省首個地方研學旅游產品規范標準《研學旅游產品質量規范》。省文旅廳、省教育廳、共青團河北省委、省婦聯聯合發布了河北省首個研學旅游倡議書。


濱湖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文松表示,下一步,衡水濱湖新區將著力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把傳統存量資源做強做優做大、新型增量做特、做亮、做旺,潛力增量做長、做深、做細,提升衡水湖文化和旅游產業現代化水平,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濱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