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現代化實踐場景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安平縣全面推進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實踐

點擊觀看短視頻


今年以來,安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注重強化以黨建為引領,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以國家級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為抓手,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涌現出了楊屯村、臺城村等一批和美鄉村樣板村……


鞏固脫貧成果 持續落實保障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以來,安平縣委、縣政府堅持“四個不摘”要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在全面落實“三保障”飲水安全的基礎上,著力推進更具普惠性的民生工程,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安平縣貧困戶已全部于2020年脫貧,“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部動態清零,脫貧穩定。


脫貧攻堅以來,全縣累計投入扶貧資金和銜接資金19015.88萬元,對所有脫貧戶和監測戶進行產業、就業、金融等幫扶,脫貧人口穩定增收。2023年扶貧資本資產收益分紅897萬元,人均將達到5500元,已成為脫貧戶和監測戶增收的重要途徑,2021年18068元,2022年19878元,2023年21527元,歷年增幅均高于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幅。


提升教育設施。投資1500萬元將原第三實驗小學改建為幼兒園;投資1465萬元,實施了安平縣第二實驗小學擴建項目。投資2709萬元,實施了安平縣馬店鎮北郭村農業中學改擴建項目;投資1223萬元,完成了部分農村學校標準化廁所、餐廳的改造提升、消防整改等;投資3000萬元,建成了全省縣域智慧作業平臺,所有農村學校(含教學點)均接入100M光纖寬帶,實現了校校通網絡,8所農村學校建設了機器人教室。


改善就醫環境。投資3.5億元,實施了縣中醫醫院遷建項目,總建筑面積29879平方米。投資2.3億元,建設了縣人民醫院外科病房樓、急救中心及業務能力提升用房等,總建筑面積25000平方米。大力推進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6所衛生院達到了標準化要求,1所衛生院達到了省級推薦標準,榮登國家衛健委“優質服務基層行”光榮榜。


確保飲水安全。投資2.3億元,實施了縣凈水廠二期工程,實現了農村生活用水長江水源置換;投資2.5億元,實施了農村城鄉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對村內自來水管網進行了更新;投資1.8億元,實施農村供水二級管網改造工程,對鄉鎮水廠到村管網進行更新,確保了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便捷。


暢達農村道路。2021年,投資5000余萬元,修建農村道路108公里;2022年,投資9000余萬元,修建農村道路175公里;2023年前三季度,投資9200余萬元,修建農村道路180余公里。連續投資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較好地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安平·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以創國家級園區為抓手 促進產業發展


安平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生豬為主導產業,覆蓋120個行政村、2.5萬戶農戶,總面積23萬畝,歷經三年全力創建,圓滿完成各項創建任務,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驗收認定。


強化組織領導,高站位推動創建工作。成立由縣委書記、政府縣長任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干力量18人組建管委會集中辦公,形成齊抓共進、協同攻堅工作格局。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土地、財政、金融、人才等支撐政策,制定出臺《安平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對進入產業園的企業,優先享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省市級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優先申報國家和省農業項目。加大財政投入和資金整合力度,建成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綜合服務平臺,推進農業項目資金向產業園傾斜,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主導產業資金17.8億元,各級財政累計投入產業園資金8.7億元。目前,總投資20.8億元的23個項目已陸續發揮效益,產業園總產值達到85.5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72.7億元,占總產值85%;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38%。


鞏固產業優勢,全方位提升發展水平。堅持“引、育、繁、推”結合,構建“種畜場-配種網絡-檢測中心”三位一體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推行標準化養殖、數字化改造,建成種豬繁育基地、原種母豬場等一批產業提升項目,生豬育種能力持續提升。與荷蘭皇家農業集團合資打造了綠賽京安養殖場,成為全球領先的現代高標準智能化養豬示范基地。建成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兩家,引領發展萬頭以上標準化養殖場22家、規模養殖場79家,年出欄種豬10萬頭、生豬70萬頭,良種覆蓋率100%,培育了大紅門、云海等現代加工企業,年生豬屠宰能力100萬頭、肉制品產能超過8萬噸;建有冷鏈物流中心、急凍庫、低溫冷藏庫,生豬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和地區,承擔著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和中央特需供應任務。


狠抓科技研發,高質量打造發展引擎。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10余家科研院所合作,搭建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衡水綜合試驗站、園區實驗中心等省級以上科創平臺6家。自產業園創建以來,用于開展課題研究的資金超1015萬元,新增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54項、省科技成果證書1項,其中畜禽糞污處理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低溫制沼技術等科研成果全國推廣。建立產業園大數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綜合服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智能長效管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信息等平臺,推進信息數字化,園內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8%,養殖裝備機械化率超過90%。


堅持生態循環,一體化推進“綠色模式”。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突出綠色強園,打造“綠色種植、生豬養殖、飼料生產、屠宰加工、有機肥制造、糞污利用、污水處理、秸稈發電”于一體的綠色循環模式。建成生物質熱電聯產、有機肥廠、污水處理廠等一系列配套工程項目,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率均為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2%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實現了“畜禽廢棄物一律不剩、化肥使用量一律不增、煤炭能源一律不用”,形成了生態閉環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先后被確定為全國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縣、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突出聯農帶農,創新性打造“八大模式”。堅持發展為農、園區富農,通過股份合作、產業幫扶、科技幫扶、資產入股、創建聯合社等,建立農戶與基地、農民合作社的利益聯結關系,全力打造“財政資金折股量化,入社經營、資源共享,資產物化、保本分紅,訂單種植、保底收購,糞污回收、資源化利用,秸稈回收、降本增效,替代化肥、政策補貼,互聯網+農業”八大農民增收模式。同時,積極開展農業自然災害保險,建立商業保險、農民互助保險和政策性農業保險相結合的農業保險制度,產業園內農業保險覆蓋率達到90%以上。截至目前,產業園內參與生豬產業生產經營企業83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28家,農戶入社比例80%;自創建以來共帶動10.6萬人投入產業發展,年人均增收3000元,養殖業增收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超過60%。


河北裕豐京安養殖有限公司沼氣發電項目 


強化黨建引領 壯大集體經濟


近年來,安平縣把黨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積極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走出抓黨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引領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堅持組織推動。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若干具體措施》,定期分析研究扶持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建立鄉村振興長效機制——“網都夜話”,縣鄉領導干部深入聯系村傾聽群眾心聲。舉辦“鄉村振興大講堂、農村干部月修課”,開展技能培訓,全面提高農村干部鄉村振興素質能力。聚焦重點村發展需求,從縣直部門抽調138人組成46支駐村工作隊開展結對幫扶。


堅持典型引領。建立“鄉村振興導師幫帶制”,組織開展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現身說法”、拉練觀摩等活動,搭建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形成強村帶弱村、共同壯大集體經濟的良好局面。推廣楊屯村“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發展模式和打造油菜全產業鏈的經驗做法,對周邊7個行政村資產資源進行盤活整合,組建聯合黨總支,通過合作幫帶、抱團發展方式,進一步做大做強油菜產業,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堅持重點扶持。發揮上級財政扶持資金賦能鄉村振興作用,實現扶持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產業發展的效果。2019年以來,依托全縣絲網、白山藥特色產業,累計爭取財政扶持資金2000余萬元,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41個,實現村均年增收5萬元以上。馬店鎮政府和鄉村振興開發集團共同建設,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建設項目——白山藥倉儲示范區,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堅持考核激勵。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星級管理工作機制重要指標,進行常態化督導推動。開展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雙擂臺”賽,縣委、鄉鎮黨委分別每半年、每季度組織開展1次觀摩評比,持續提升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的思想認識,形成齊心協力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


廚師烹飪預制菜場景。


依托小油菜大產業 創建農旅樣板村


近年來,楊屯村大力發展“油菜+”產業,通過銜接資金的支持,已初步形成油菜種植、文化旅游、農產品加工于一體的新業態。


無中生有,開油菜種植先河。楊屯村黨支部積極爭取了休耕政策的支持,3000畝耕地不再種植小麥,楊屯村黨支部輾轉找到了中國農科院王漢中院士和河北省農科院李愛國研究員,開始了種植油菜的試驗,一年后耐寒油菜品種試種成功,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以楊屯為中心,打造了3萬畝油菜種植核心區,目前全縣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實現了節水、抑塵、增收、保障糧油安全的多方共贏。


科技賦能,大力發展“油菜+”產業。每年都舉辦一次油菜花鑒賞月活動,吸引了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游客百萬余人紛至沓來,僅門票收入就達到50多萬元。同時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油菜+旅游帶動了全縣旅游、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楊屯萬畝花海也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楊屯村引進中國農科院油料研究所研制的國內最先進的7D功能型菜籽油加工生產線,日產菜籽油2噸。該生產線集成了油料破壁提質增香、智能化低溫壓榨、油脂綠色適度精煉等關鍵技術,油菜+菜籽油生產出的菜籽油,富含總酚、維生素E、植物甾醇等,風味濃郁純正。


2021年,使用銜接資金400余萬元,引進年產2000噸脫水蔬菜生產線,占地40畝,日產脫水蔬菜8噸,主要包括油菜、香菜、胡蘿卜、蔥、高麗菜等,銷售利潤可達500余萬元。油菜+脫水蔬菜產業發展帶動周邊農民規模種植油菜、香菜等,畝均增收1000元左右;帶動村民就業20多人。


產業融合,帶動農村百業興旺。楊屯村黨支部借助萬畝油菜花海,新建了動植物科普園、木棧道、高規格民宿、人面桃花園、古地洞、智能溫室大棚、兒童樂園等,形成了產品獨特、景觀各異、園區相連、宜摘宜游的“大公園”,讓農田變農場、小村變景區、村民變股民,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集油菜種植、農產品深加工、觀光旅游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子。


楊屯村先后被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北省文明村”“全國文明村鎮”“國家森林鄉村”“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稱號,為老百姓安居樂業創造了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


臺城村廣場


傳承紅色基因 鄉村治理成典范


近年來,臺城村黨支部以“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的“第一”精神為指引,在各級黨委的關懷和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增強群眾獲得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組織群眾、服務群眾、依靠群眾,深入探索新時代鄉村治理的臺城經驗。


黨建引領,強化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臺城村創新推行“黨員星級化”管理,把誰能組織更多的群眾、誰能服務更多的群眾,作為評星的主要依據,逐漸凝聚起了“黨員引領、服務群眾”的思想共識。所有黨員群策群力,先后推出“1+10”黨員聯系戶機制、“跑腿管家”制度,以及“書記下午茶”、“民情懇談會”等活動,把村民的需求摸排上來,把黨員的服務落實下去。一件件的“小事”迅速贏得了村民們的心,黨支部的規劃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群眾的認可與支持,工作局面迅速打開。


文化夯基,強化紅色基因的傳承發揚。深入挖掘“臺城特支”的精神內涵,繼承和恢復臺城特支“平民夜校”傳統,邀請縣委書記親自給村民講課,邀請相關科局、專家來村調研,宣傳紅色革命歷史,講解鄉村振興政策,共謀鄉村治理途徑,從百年前共產黨啟發群眾“拔窮根”到如今引領農民“共致富”,深受群眾歡迎。排演了評劇《臺城星火》常年演出,收集整理了紅色故事,讓群眾講述身邊事,“推門就進、見人能講”,紅色氛圍日益濃厚;每周播放老電影,定期組織紅歌賽,鑼鼓隊、秧歌隊、文藝宣傳隊、志愿服務隊活動精彩紛呈,讓廣大群眾和游客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接受紅色熏陶。


鄉村建設,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臺城村黨支部大力開展鄉村建設。將全村進行整體規劃,劃分為工業區、旅游區和生活區三部分。在臺城村北建設了絲網工業區,占地160畝,臺城村80多家絲網企業全部集中到工業區,遠離村莊。以仲韜街為核心劃定了旅游區,相繼建設了“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學習強國”廣場、“毛澤東思想”展館、思政院、農技院、文創院、支部大講堂等,形成了紅色文化一條街,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超過20萬人次。


群策群力,強化村民自治的主體作用。黨員干部的為民務實,村街環境的日新月異,進一步激發了村民的集體榮譽感、自豪感。借助村街硬化,大力整治侵占公共空間行為,破除“特權”“沾光”思想,喚醒集體權益意識,樹立公共道德規范,為長治久安打下了基礎。推行“街長制”,全面負責衛生保潔、糾紛調解等,黨員包街,入戶宣講,培樹村民衛生習慣。村民自發參加義務勞動,主動開展門前“三包”,積極進行庭院美化,農村環境得到了自內而外的改善。80多家企業組建了“企業聯盟”,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模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作者:賈盼珣  王旭亮

安平縣委宣傳部供圖

編輯: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