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秋收時節,近日,在衡水市棗強縣新屯鎮許新屯村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百畝示范田里,一排排玉米植株挺拔整齊,聯合收割機往來穿梭,一派豐收景象。
當天,省農科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和棗強縣農業農村局邀請有關專家對“冀南平原土壤結構障礙糧田障礙因子消減與產能提升技術模式集成及應用”示范田內的玉米進行了實收測產,結果喜人,畝產達到635公斤。
“冀南平原土壤結構障礙糧田障礙因子消減與產能提升技術模式集成及應用”是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項目“黃淮海多因子障礙糧田產能提升定向培育技術模式與應用”中的子課題。該項目于2021年7月在棗強縣新屯鎮許新屯村建立了試驗示范田基地,實施標準化種植,形成了包括土壤快速增碳、養分協同增效、多障礙因子精準識別與消減、生物定向調控與水肥協同增效等技術的集成技術模式,從而達到耕地質量提升、土地產出能力加強、化肥減量增效、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效果。
“今年玉米畝產1270斤,比去年增收170斤,收成不錯,來年我還要擴大種植規模。”棗強縣新屯鎮金地源家庭農場負責人孫治增難掩喜悅。
“在棗強示范區,我們主要進行了耕層擴容增碳,耕作措施,土壤調理劑,和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小麥季示范區畝產達到595公斤,增產20.3%;玉米季示范田產量達到635公斤,增產15.4%,這對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省農科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靜說道,“接下來,我們還將加大農業科技投入,讓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致富。”
通訊員 朱亞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