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農”香四溢。連日來,衡水各縣市區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村民們利用當前天氣晴好時機,忙于今年的玉米秋收工作,田間地頭遍地金黃,收割機將一排排玉米連秸稈一同“吞”下,一穗穗玉米從收割機的儲糧倉“吐”出。農民們勞作的身影與滿載玉米的農用車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金秋豐收畫卷。
10月8日,衡水日報社“湖城慢直播”記者走進桃城區鄭家河沿鎮焦高村,為大家呈現高效率的機械化收割,看辛勤的農機手們如何駕馭收割機開啟收獲滿滿的一天。
凌晨5時,保養維護收割機
“5點來鐘就睡醒了,用涼水簡單洗洗能快速恢復精神。隨后,要對收割機進行保養,檢查水箱、油路、液壓,再清理殘留的玉米穗、玉米須。”焦俊九是焦高村人,是有30多年駕齡的農機手,近些天他一直都忙于田間。一早,他帶上愛人準備的早餐,便投入到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中。
早上7時,收割玉米
走進焦高村的農田,漫步其間,金黃色的玉米個個顆粒飽滿,彌漫著的泥土氣息的空氣中,還夾雜著秸稈的清甜味兒,三四臺收割機來回穿梭在田間忙碌作業……陣陣歡聲笑語,幅幅收割圖景,秋日里最美麗的秋收畫卷正徐徐展開。
“今年的玉米好,顆粒飽滿,畝產平均1350公斤左右,最主要的是沒有出現倒伏現象,省了不少力。”焦俊九駕馭著收割機在農田里來回穿梭、忙碌。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金黃飽滿的玉米穗隨即從卸糧口傾瀉而下,滿滿當當地裝入農用車里。整個收割過程有條不紊、一氣呵成。
“每臺收割機都配備三個農機手,24小時不停作業,每家每戶畝數不一樣,有多有少,我們都堅持收割,這幾天收割了700多畝。”焦俊九來到田間,搓了搓被機油染黑的雙手,笑聲格外爽朗。
“我頭一天就約好了收割時間,我家種的6畝地,雖然不多但時間寶貴,我們兩口子都是請假回來秋收的,今天沒一會兒就都收完了。機械化操作,真的太省時、省力了!”焦高村徐美勝手捧著金燦燦的玉米,笑得十分開心。“今年的產量還可以,畝產量比去年多不少呢。”村民焦俊華興高采烈地打開了話匣子,“一早就把拖拉機收拾好,就等著大豐收呢!”
上午11時,短暫休息后繼續作業
收割機工作時,巨大的機械轟鳴聲震得人耳朵“嗡嗡”直響。駕駛室內比室外要為悶熱些,收割時卷起的灰塵、秸稈碎末,布滿整個駕駛室,一趟下來,焦師傅的頭上、衣服上、鼻子和耳朵里都是秸稈碎末,引得渾身發癢。短暫的休息之后,焦師傅駕駛著收割機繼續作業,機械轟隆聲和著風吹玉米葉的沙沙聲,一首動聽的田間交響樂便奏響了,像是對農民秋收的祝福,又像是對豐收的贊美。
“秋收是大事,從早上開始,除非機器中途出了問題,否則根本不會停下來。忙起來就不清楚時間了,時間緊任務重。有時候晚上七八點,更多的是夜里十一二點才能回去。”焦俊九說,趁著天晴幫助鄉親們多收一些,雖然一天下來腿腳又酸又麻,但是看見大伙兒臉上的笑容感覺一切都值了。
桃城區農機中心黨支部書記郭華強介紹,當前,正值“三秋”關鍵農時,為確保各項農業生產順利進行,桃城區搶抓農時,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現場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巡查和技術指導工作,并積極調配聯合收割機、播種機等農機具統籌開展“三秋”工作,高效的機械化作業為秋收生產按下“快捷鍵”。截至目前,已檢修拖拉機1170臺、玉米聯合收割機504臺、排灌機械30余臺套、平整地機械15臺套及其他農機具1330臺套。現全區已投入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小麥播種機和拖拉機等農業機械約11500臺,完成農機補貼資金發放217萬元,補貼農機具159臺套,為118名農戶辦理了農機駕駛證培訓及考試業務。同時強化宣傳引導,提高農業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有效預防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共發放安全生產資料200余份。目前,已完成秋糧收獲已近八成,冬小麥完成播種6000畝,為奮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攝影 張凱
實習生 常文嬌 賈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