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我市外宣戰線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圍繞金秋迎豐收、開放共享綠地、京津冀協同發展、鄉村振興、優化營商環境等主題,在央媒省媒刊(播)發相關重點報道80余條。


金秋豐收季,收獲正當時。經濟日報客戶端發布《河北武邑縣紅梨迎豐收》,記者走進武邑縣武羅合作社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忙著采摘、裝筐、運輸紅梨,一派忙碌景象,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央視頻發布視頻報道《衡水武邑:蜜薯種出致富新“薯”光》,介紹武邑縣一蜜薯種植園喜獲豐收,目前該縣種植蜜薯3000余畝,經濟效益可達2160萬元;《衡水安平:小小“不老莓” 成就致富夢》報道安平縣一試驗田內“不老莓”迎來收獲季,經過幾年試種,年畝均產值可達兩萬元;《衡水冀州區:蜜桃喜豐收 采摘“致富果”》報道冀州桃園里采摘忙,外地客商每年都來收購,發往全國各地;《衡水武邑:紅高粱帶著群眾走上“紅火”路》介紹武邑縣高粱收獲,目前種植4萬余畝,經濟效益可達5600萬元;《衡水景縣:葡萄飄香 鋪就“甜蜜”致富路》報道景縣葡萄種植基地里果實掛滿枝頭,該縣葡萄總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年總產值超1億元。央視頻還發布視頻報道《衡水景縣:訂單種植 高粱種出好“豐”景》,河北廣播電視臺《河北新聞聯播》播發《衡水景縣:9萬畝紅高粱喜迎豐收》,均介紹景縣高粱收割進行時,該縣不斷發展壯大高粱產業,目前總種植面積達9萬畝。河北廣播電視臺《河北新聞聯播》還播發《衡水景縣:谷子飄香收獲忙》,報道景縣的谷子迎來收割季,該縣采取“合作者+基地+農戶”模式,總種植面積8000多畝,預計今年收獲560多萬斤。


聚焦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新華社發布圖片+文字通稿《河北:開放共享城市綠地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提及我市梳理城市綠地中的可供游憩活動的草坪區和林下空間以及周邊服務設施配置情況,確定主城區人民公園、青年公園、中華公園、滏陽生態文化公園等公園綠地全面開放共享,并做到開放共享和優質服務同步推進。人民日報客戶端發布組圖《數字賦能,衡水冀州區打造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新高地》,經濟日報客戶端發布圖文報道《河北衡水冀州區以數字賦能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均介紹冀州區把發展醫療器械產業的傳統優勢同發展“數字經濟”的嶄新機遇相結合,推動醫療器械企業利用數據要素進行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全面打造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中新網發布視頻+圖文報道《“翱翔中國”航校CBTA挑戰賽開賽:來河北衡水看巔峰對決》,介紹“翱翔中國”航校CBTA挑戰賽在我市的中國民航飛行員協會培訓中心進行,集賽事、推介招商、互動體驗于一體,進一步推進桃城區低空產業(經濟)發展。《河北日報》頭版刊發《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衡水搭建全鏈條轉移轉化體系加快京津科技成果落地》,報道創新性的管理、運營、發展機制,加速了京津優勢科技資源不斷向衡水科技谷匯聚,產學研的深度協作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頭版刊發《蔬菜大棚綻新綠——饒陽縣大尹村鎮呂漢村補種改種見聞》,介紹饒陽縣大尹村鎮呂漢村黨支部書記張賀帶領村民們修復損毀棚室,千方百計調集菜苗,抓緊時間補種改種,如今棵棵甘藍正透著喜人的新綠。


此外,《河北衡水糖畫藝人以勺為筆 幾十秒完成一幅作品》《衡水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拓展“信用+”應用場景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全國科普日河北主場活動啟動》等報道分別在中新網、《河北日報》、河北廣播電視臺等中央和省級媒體發布,引發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