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誠信求真,獨行慎思;他真誠懇切,以善待人;他不愛炫耀,淡泊名利。他就是市中醫醫院河北省重點中醫專科——腫瘤科學術帶頭人、第三屆“河北名中醫”、深耕中醫臨床工作近40年的主任中醫師史志剛。
孫思邈所著《大醫精誠》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誠”是對中醫藥從業者倫理道德和行為規范的總體要求,而史志剛亦是如此。
對自身“誠信求真,獨行慎思”
大誠者,必為大醫。史志剛辦公的名中醫工作室內,高懸著一幅寫有“大醫精誠”四個大字的字畫,“行醫者要具備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品德修養,以治病救人、至誠至善、再造健康的態度幫助并服務病人。”這就是他對這幅字畫的理解。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研“中醫事”。這句話可以說是史志剛的真實寫照,史志剛是愛書、好書的人,辦公桌后書柜上陳列著各色的醫學著作。“只能擠時間看。”從他平淡的語氣中我們了解到,頻繁的診治和不間斷的病患來訪使他很難騰出更多精力去閱讀這些書籍,他的時間軸幾乎都在圍繞著為病患服務,有時候晚上睡覺做夢都會夢到思考治病良方。在他眼里,重要的是他所熱愛的中醫藥事業,是哪些滿含期待向他尋診的患者。求真的精神引發謹慎的思考,謹慎的思考促使醫術的提高,“河北省名中醫”的稱號對于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史志剛來說可謂實至名歸。
對病人 “真誠懇切,以善待人”
大醫者,必有大愛。“醫生應該理解患者,多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對待他們要有耐心……”史志剛談到患者時,樸素的話語無不滲透著他對病人的關心。他體恤百姓求醫治病的不易,因為出身中醫世家,耳融目染的是“救死扶傷”,終身學習的是“懸壺濟世”。真誠地對待患者,急患者所急,憂患者所憂,給他們提供安全的醫療服務,早已經鐫刻進他的精神世界。能到患者的信任,并愿意全心全意配合治療,是史志剛最為欣慰的事情,同樣一位真正把患者裝在心中的醫者,才能成為患者認可的最美醫者。
治病難,把病治好救人更難。對每個難以醫治的病人,史志剛總會感到惋惜而又倍感無力。“一位10歲的患兒,父母外出務工,他沒有家長照顧,長期飲食沒有規律,患上了胃癌,被發現時已經到了晚期。年僅10歲的孩子遭受病痛的折磨,最終辭于世間。”這件事情使史志剛記憶深刻,也促使著他更加深入地研究治療癌癥的方法。西藥治療的不良反應很大,很多人的身體承受不住,一位患肺癌的病人經過西醫化療后病情并沒有減輕,沒多久病人就去世了。隨后他提到另一位患胃癌的病人,因為年紀比較大不適合化療,所以一直吃中藥調理身體,經過十多年到現在九十歲高齡,身體依然很健康。中藥的不良反應小,這是越來越多人相信中醫的原因之一。
對榮譽“躬身自謙,淡泊名利”
大愛者,必有大德。錦旗往往體現出病人對醫生的認同。史志剛工作室內的墻上,沒有掛一幅錦旗,但文件柜上卻放著厚厚的一摞錦旗。“榮譽,不能替我看好病號,這只是別人對我的認可,我該干什么還得干什么。”面對記者的驚訝和贊譽,史志剛卻說,他對這些外在的榮譽沒什么感受,自己能做的只有接著努力。就是這樣一位內心裝滿了患者、百姓和他的專業的醫者,在獲得首屆“燕趙名中醫”、第三屆河北省名中醫、衡水市中醫藥學會會長……在不勝枚舉的榮譽和名銜面前,史志剛的內心始終把提高醫療技術水平,讓更多患者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對醫學研究“壯志滿懷,滿含期待”
大德者,必有大志。史志剛的研究獲得了很多科學技術獎,并且參與研制的多個中藥制劑已經納入省醫保報銷范疇。他不拘泥于現有的醫學療法,提出了綠色抗癌的理念。史志剛表示,目前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正在出臺越來越多的利好政策,但醫學研究所需要的精力和財力一定程度上還是有限的。大多一線醫生都忙著為患者診治,很多都是擠出個人時間和精力用于醫學研究。不過,隨著國家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各項政策進一步實施,以上的相關問題終將得到相應改觀,自己也更愿意騰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深入開展自己的醫學研究和教學,為傳承和發展寶貴的中醫學資源奉獻自己的力量。
醫者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從史志剛身上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心地誠謹,心懷志誠”,是一種“誠信求真,慎獨自律”,是他用半生都在踐行的大誠、大愛、大德、大志,是從醫者畢生都學而不止的“大醫精誠”的醫學精神!
實習生 王思嘉 張顥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