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先進位闖新路】:

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畫卷

衡水湖案例亮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凸顯區域生態價值


群鳥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空翩躚起舞,忽而一群乖萌的小青頭潛鴨成隊游弋,忽而數十只小天鵝結伴覓食嬉戲……徜徉在衡水湖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春日畫卷徐徐展開,別是一番風景。這些來自衡水湖的奇美畫面,早在數月前,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邊會上一亮相,就引來與會嘉賓的陣陣贊嘆。



當地時間2022年12月7日,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星利用PPT圖文加視頻的形式,在邊會上作了《自然因我更美麗——衡水湖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的案例分享,這也是河北唯一入選的分享案例。為維護和增強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近年來,我市統籌推進治污、補水、環湖綠化、濕地保護等工作,為各類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球9條國際候鳥遷徙線路中“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線”上的重要中轉站,享有“京津冀最美濕地”“東亞藍寶石”等諸多佳譽。保護區面積達16365公頃,以內陸淡水濕地生態系統和國家一、二級重點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近年來,保護區以實施中德財政合作衡水湖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為依托,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為進一步減少人為干擾,讓衡水湖更適宜鳥類棲息,我市堅持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引入“近自然”修復理念,濱湖新區創新以鳥類棲息為核心的保護模式,設立季節性核心區,在鳥類繁殖季節,實行封閉式管理,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為鳥類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為提高衡水湖周邊群眾愛鳥護鳥意識,營造良好的鳥類棲息取食環境,2014年以來,衡水市濱湖新區利用中央資金1.23億元,實施了覆蓋保護區內耕地的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累計補償30余萬畝。


近年來,實施增殖放流項目,以魚凈水,以水養魚,近兩年撒放魚苗365萬尾、蝦苗1.76億尾。自去年開始,將禁漁期延長至10個月,湖中豐富的魚蝦資源為鳥類在這里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在衡水湖小湖隔堤,原來的水泥護坡被覆土植綠的生態護坡所取代。改成生態護坡后,栽植灌木、地被等綠植,模擬了自然生態環境,為野生動物提供遮蔽、筑巢、覓食的場所,推動了生物多樣性恢復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作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內容。良好生態環境,良好的愛鳥護鳥氛圍,共同繪就了衡水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如今,衡水湖的沼澤、水域、灘涂、草甸等生境得到改善,物種數量增加到1700余種。2022年,通過河北省生物多樣性調查和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考調查,衡水湖記錄到的鳥類為333種,昆蟲757種,其中條斑赤蜻、粗額墊甲、點眉夜蛾等33種為河北省昆蟲新紀錄,植物594種,魚類45種,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進一步豐富,京津冀區域生態系統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


“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完整,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在維護京津冀區域生態系統和保護珍稀瀕危鳥類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區域生態服務價值。”談到受邀參加COP15大會“中國角”系列邊會活動,張星坦言“深感責任重大”。他表示,將探索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效機制,編制《衡水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規劃(2023-2030年)》,進一步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市級層面協商體制機制。同時,我市深入實施濕地生態修復、鳥類棲息地保護等系列工程,持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吸引更多生物“落戶”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