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3000多年前的村莊,如今是什么模樣?明清時的“秀才村”現在每年為何仍能走出不少名牌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大潮下,千年古村發生了那些新變化?帶著這些好奇和疑問,記者走進冀州區門家莊鄉堤北橋村,開啟一場“穿越”之旅。
穿過一大片粉嫩的桃花林,便進入了世外桃源般的堤北橋村。蜿蜒曲折的街巷幽深狹窄,只容得下一輛汽車通行。街道兩旁一座座青磚灰瓦的古宅古樸靜美,讓人瞬間有了穿越感。村黨支部書記程寶才“揭秘”,村里的街道布局呈魚狀,又稱“魚形街”,千百年來村民依此布局修建民居,從未更改。千年古村承載著人們綿長的情思鄉愁,更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
在“魚形街”的心臟位置是堤北橋村委會。屋內墻上“武魁”“文魁”兩塊牌匾格外醒目。“俺們村在明清時期是有名的‘秀才村’,這牌匾是當時鼎盛景象的寫照。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在堤北橋代代傳承,直到現在家家戶戶不比別的,就比誰家的孩子優秀,考到哪里哪里的大學。正是在這樣的‘攀比’下,村里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的學生一個接一個。”村主任付德吉的臉上寫滿自豪。
行至“魚腹”,一座繪著滿墻京劇臉譜的文化小院里傳出悠揚的唱腔。幾位老人正圍坐在一起吹拉彈唱,有板有眼,透著專業范兒。一問才知,京劇文化也堤北橋村的“瑰寶”。其中,72番架鼓,始于明末清初,傳承已近400年。“俺們這支京劇表演隊,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人人都從十幾歲學戲,現在還天天練功呢。”拉京胡的老人付彥齊今年74歲,依舊精神抖擻、紅光滿面,這與國粹的滋養不無關系。
文化小院里熱鬧的人群中,一個舉著手機連說帶拍的老人引起記者注意。原來,他是堤北橋的“網紅”劉圣民,今年68歲。半年多的時間,他的抖音粉絲漲到一萬多。他鏡頭里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充滿“泥土味”,再配上一口濃濃的方言,竟讓這個與黃土地打了多半輩子交道的老人火了。“粉絲都說在俺拍的視頻里找到了鄉愁!”劉圣民越拍越上癮,在推薦自己家鄉的過程中,他收獲了快樂和價值。
近年來,堤北橋村以“傳統古村落”為主題,進行了全方位規劃設計。在古宅保護方面,堤北橋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古宅加強保護,對村內的古樹、古碑等進行了修繕、保護。現完整保存360座傳統庭院,較全面保存古樹、古井、石雕等遺存26處。2016年該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2021年11月被授予“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傳統古村落”這張文化名片逐漸擦亮叫響。
傳統村落保護,不僅注重保護古村外觀,也要在深挖內涵上下功夫,讓村子真正“活”起來。“修復優雅傳統建筑、弘揚悠久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營造悠閑生活方式……”一幅古村新圖早已繪就在《河北省冀州區門家莊鄉堤北橋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里,期待一個有歷史底蘊,有田園風光的堤北橋村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潮中煥發新的活力。
攝影 金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