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催人進 萬物生輝共“耕”新
——我市高奏春耕備耕“進行曲”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
春光漸濃,我市春耕備耕已從南到北陸續展開。在棗強縣,11個技術小分隊分赴各鄉鎮對麥田進行分類技術指導;在阜城縣,正豐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返青肥運輸車隊正分批將廠家根據土壤特性專門配置的化肥配送到農戶家里;在武強縣,縣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發放技術書籍和科技明白紙……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我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種植面積、總產均創歷史新高。今年我市將全面開展糧食生產全程精細精準科學管理行動,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優質糧食工程,堅決完成糧食生產任務。
抓好春耕備耕,是推動糧食提質增產的關鍵。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市春季農業生產總體形勢較好,全市農資市場穩定,農資供應充足,一幅忙碌緊張但有序平穩的春耕圖正在湖城大地徐徐展開。
農資備足打牢豐產豐收基礎
——我市冬小麥面積499.5萬畝以上。今年立春前已調運儲備化肥152412噸、農藥1647噸、農膜1221噸。截至2月底,全市已檢修拖拉機4.7萬臺,指導培訓農機手1.3萬余人,發放明白紙1.7萬余份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市各地各部門及早謀劃全年糧食生產,全力以赴保供給促豐收,全面打好農業生產“第一仗”,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保障春耕生產,農資是關鍵。
“強盛369玉米種子50元/袋,尿素110元/袋,廣西田園藥肥160元/袋……”日前,在饒陽縣雄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幾位農民一邊查看玉米種子,一邊咨詢銷售人員種子的價格、產量和化肥用量等問題。春節過后,農戶們便開始選購種子、化肥,購買農藥,為春耕生產做足準備。
我市冬小麥面積499.5萬畝以上,正陸續進入返青期。連日來,市供銷社結合全市種植結構和農民需求特點,提前做好用肥、用藥需求調查,系統內農資企業利用與化肥生產廠家、大型農資企業長期合作的渠道優勢,提前備足備好貨源,擴大化肥、農藥、農膜等重要農資的儲備規模,確保農業生產需求。今年立春前,全系統已調運儲備化肥152412噸、農藥1647噸、農膜1221噸。
服務跟得上,農民田間地頭學農技。
“墑情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有部分麥田冬季缺水,要根據情況選擇時機早澆春一水,及時做好田間管理。”“針對現在苗情較為復雜的情況,小麥返青后需要鎮壓鋤劃、提墑增溫。”……這幾天,走進農村,站在田間地頭,隨處都可看到一幕幕農業技術人員指導農戶如何對小麥進行春管的場景。
技術指導服務是搞好春耕備耕的重要環節。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大批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調查小麥苗情墑情。技術人員在調查會商基礎上,提出了《衡水市2023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建議》。
強化服務保障,全力護航春耕。
武強縣正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麥田里,剛剛查看過苗情、墑情的總經理張英華正在查看手機,“農行給辦的30萬元貸款到賬了,提款買種子、化肥,把滴灌設備也更新一下。帶著大伙努把勁,今年再干出一個大豐收。”
一筆筆及時到位的信貸資金,為春耕備耕播灑了“及時雨”。當前,衡水銀保監分局先謀快動,統籌引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強化普惠金融服務、落實惠農政策,主動對接農民春耕備耕需求,為全市春耕生產、夏糧穩產豐收提供有效金融供給。
國網衡水供電公司也迅速行動,不斷推進帶電作業機器人、無人機巡檢、新型地埋電纜檢測儀等多種科技手段的規模應用,服務春耕保電及“三農”工程建設規劃,為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高效農業轉變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全市農機管理部門積極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開展春季農機維修技術指導,通過組織農機手集中培訓、印發技術明白紙等方式開展農機技術培訓,切實做好春季農機化生產的各項準備工作。據統計,截至2月底,全市已檢修拖拉機4.7萬臺,指導培訓農機手1.3萬余人,發放明白紙1.7萬余份。
農資已到家,農機已到位,農技已到田。如今在我市,農民們正準備“大展拳腳”,一切都是充滿生機活力的樣子。
高新技術支撐糧食增產增收
——我市全面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服務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武強縣、故城縣、景縣獲得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
今年在我市春耕備耕一線,科技的力量給田野帶來無限希望,良肥、良機、良法讓農業更有“科技范兒”。
連日來,景縣一農資有限公司開展了測土配方智能配肥項目,相繼為各鄉鎮進行土壤檢測,根據檢測出來的土壤數據,結合作物需肥特性,給農民生產定制配方肥。
“我們專門成立土壤肥料專家團隊,負責測土配方施肥,并與種植戶簽訂配方肥的供應協議,讓農田吃上了‘營養餐’。”公司負責人介紹,測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規律與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按照“土壤缺什么補什么、少什么加什么”的原則,采用科學的方法使用配方肥,避免出現肥料過剩和土壤板結問題,進一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有了科技的加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時間表已成為過去式。故城縣東大洼現代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物聯網控制室里,工作人員通過云平臺便可視頻監控觀察高標準農田里的小麥生長情況,還能通過手機遠程控制灌溉設備的電磁開關閥。該平臺將所有現代化農業設施串聯起來,為農戶提供數據監測、信息發布、田間管理等一系列農業生產服務。
現代農業的發展還離不開農業機械化。
“傳統的澆地方法既費時又費力,自從用上淺埋滴灌技術,用時縮短了一半,還節水,肥料也可直接灌溉到麥苗根部,省力又高效。”近日,故城縣建國鎮種糧大戶劉寶收正為春灌忙碌,2022年他流轉的1700多畝土地,用上了淺埋滴灌技術,病蟲草防治則用上了現代化裝備,“4臺無人機,3臺高稈噴藥機,只要半天時間就能完成飛防作業。”
天上飛,地上跑,越來越多高科技農機裝備駐扎田間,“會種地”變身“慧種地”,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顯著提升。去年,我市全面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服務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其中,武強縣、故城縣、景縣3個縣獲得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稱號。
良法護航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繼2020年、2022年之后第三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1.22萬畝,總產值3100多萬元!2022年景縣首次嘗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便實現了“玉米基本不減產,增收一季豆”的目標。
“去年,我們合作社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有1000多畝,一畝地有200塊錢的補貼,比單一種植玉米每畝至少多收入400塊錢,大豆‘套種’玉米,種出了豐收好年景,今年一定接著干!”日前,景縣秋實種植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國華正忙著咨詢農技人員,爭取今年田里多生“金豆豆”。
科技支撐讓春耕備耕動力更強。今年我市將加快重點農業機械引進推廣,鼓勵使用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讓科技沉下去,效益提上來。
多措并舉澆灌豐收希望
——農資打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惠農政策等涉農舉措件件落實到位,為夏糧豐收奠定基礎。今年,我市將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5萬畝。種糧農民還將收獲種糧補貼、小麥最低收購價、配套補貼資金等政策“大禮包”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在我市,農資打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惠農政策等涉農舉措件件落實到位,為夏糧豐收奠定基礎。
“首先,咱看它的包裝,上面有公司的標志、肥料的執行標準、生產許可證,缺一不可。”日前,桃城區農業農村局利用農村大集,集中開展“三農”領域農機安全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內容的宣傳活動。
春耕備耕期間是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購銷旺季,也是假冒偽劣農資進入市場的高峰期。連日來,我市各級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農村街巷、農資商店,向農民宣傳農資購買常識,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檢查,確保農民群眾在春耕生產中“播下放心種,施上放心肥”。同時,與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大農資打假力度。
耕地提質量,豐收提“底氣”。
清理溝渠、修理機井……最近,桃城區趙家圈鎮支家村的村民正為春灌做準備。今年的春灌對于支家村的村民來說,輕松不少。
2021年,乘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春風,桃城區農業農村局積極牽頭,于11月開始在支家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田進行了科學化分塊,修筑溝渠、揚水站點解決排灌問題,拓寬理直田間道路,為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生產打好基礎。
藏糧于地的重點是藏糧沃地。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突出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現代農業催生了澎湃活力。2022年,我市共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31.76萬畝。今年,我市將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5萬畝,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惠農政策很“暖心”,農民種糧更安心。
這幾天,阜城縣崔家廟鎮康莊村村委會副主任張金鳳每天都到村里1700多畝的油菜示范基地里轉一轉,等待時機決定是否澆水。“這一方地,別看表面枯黃,地底下卻是生機盎然。過段時間如果來場春雨,就不用管它,直接等熟了。”
這是康莊村第二年種植油菜。”種子是河北農科院旱作所油菜創新團隊選育的‘衡油8號’,高產且穩產,一畝地能賣八、九百塊錢。收了油菜,可以種高粱。各種惠農政策,讓我們農民越來越省心,掙得也越來越多。”村里的種糧大戶朱紅東說。
在我市,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不斷健全。2022年,我市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小麥最低收購價等政策,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7億元,受益戶數4094戶,補貼機具4993臺(套),其中拖拉機2451臺、小麥聯合收割機430臺、玉米聯合收獲機954臺……有效調動了種糧農民積極性。
今年,我市種糧農民還將收獲政策“大禮包”:落實小麥最低收購價、種糧補貼、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繼續實施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在產糧大縣推行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加大對大豆種植支持力度,落實配套補貼資金……鼓勵農民做好春耕備耕,讓農民種糧有奔頭。
大地回暖,農事漸忙。
湖城大地,豐收的希望正在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