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前三季度,衡水市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糧食生產“十九連豐”在望,“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充足,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三農”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顯現。


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中有進。今年衡水市共收獲夏糧500.2萬畝,平均畝產869.6斤,總產43.5億斤,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秋糧播種面積586.9萬畝,其中玉米面積550萬畝以上,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0萬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87萬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同時,我市蔬菜產能穩步提高,截至9月底,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98萬畝、總產26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4%、6%,其中設施蔬菜占總面積比例全省第一。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堅實。我市從2014年開始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項目,實施面積始終居全省前列。今年爭取季節性休耕項目69萬畝、旱作雨養項目51萬畝,均為全省第一,已全部落實到地塊。我市還深化“果蔬進京”行動,新發展優質果蔬基地1.2萬畝,銷售額達到1.4億元;強化科技支撐,爭取國家級資金1174萬元,建設33個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創建7個省級創新驛站。此外,大力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今年以來全市共抽檢農畜產品4139批次,合格率達到99.9%;新增“兩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2個,全市“兩品一標”產品達到157個。


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成果喜人。全市重點打造28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今年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安平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故城縣茂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中藥材、奶牛)、阜城縣阜星科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高粱)、武強北大洼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乳品)4個園區為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我市積極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開展了農村集體經濟大起底活動,逐村建立臺賬,實行“一村一策”,明確增收渠道和目標,建立干部包村責任制,取得明顯效果。今年底全市年收入5萬元以下村將實現清零。我市還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今年國家、省級、市級示范社分別認定10家、51家、106家,全市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3504家、家庭農場11206家。


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目前全市新建農村戶廁32042座,改建農村戶廁11460座,新建農村公廁911座,戶廁、公廁建設超額完成省“雙創雙服”任務。完成302個村莊的生活污水治理;114個鄉鎮共建112座鄉鎮垃圾轉運站,配備轉運車輛360余輛,保潔員1.2萬余人;4576個村莊完成村內生活垃圾和積存雜物、村內外塘溝、農業生產廢棄物清理,4574個村莊完成清理殘垣斷壁、廢舊房屋和家庭院落,建設小游園、小菜園、小果園共計1.37萬個;創建美麗庭院43270戶,武邑縣、阜城縣被河北省人居辦評為全省農村清潔行動先進縣。此外,我市已全面完成1544個村莊硬化、凈化、綠化、亮化、美化任務和187個(省定任務170個)美麗鄉村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