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輪最高每畝每年1230元,屈先生中標!”這是近日棗強縣肖張鎮屈家紙房村390畝集體農用耕地經營權流轉競價會上的一幕。


此次交易項目,承包期限5年,競標底價為每畝每年750元,經過6輪激烈競爭,最終以每畝每年1230元價格成交,溢價率達到64%,為村集體增加收入936000元。競拍現場,屈家紙房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全程監督,交易過程公開、公平、公正,讓閑置資產“活”起來,村民錢包“鼓”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動力與活力。


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協調聯動、強力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工作,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鄉、村四級產權交易網點全覆蓋。2021年實現交易17億元,實現歷史性突破,在全省綜合考評名列前茅。今年以來全市農村產權實現交易6492宗,交易面積276339.66畝,交易金額2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8%、1417%、2358%,居全省前列。


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農村產權交易工作,納入全面深化改革重項內容,召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工作,逐一化解影響交易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同時,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衡水市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實施細則》,明確了平臺建設、目標任務、工作步驟、保障措施。各縣市區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部署,建組織、定規劃、定體系、抓宣傳、搞培訓和督導調研,層層傳導,全力推進。


市農監委加強對各縣市區、各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的領導、組織、協調和推進工作,制定相關政策和交易規則,指導各縣市區政府召開動員會、推進會、培訓會。組織市農業農村局、供銷社等部門深入基層督導調研,通過對全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促進了全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工作深入開展。


市縣供銷社作為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工作的主力軍,持續強力推進體系建設和規范化交易。依托農監委,主動與有關部門就有關政策、監管職能等溝通協調,推動了我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建設和健康運營。市供銷社加強會議推動,先后10次牽頭召開全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工作座談會、調度會、推進會、觀摩會等專題會議,明確目標任務,提出了工作要求,推動工作開展 。采取市供銷社班子成員包聯機制,明確班子成員和相關科室包聯縣市區工作任務,目標落實到縣,責任落實到人。市縣供銷社主要領導、主管領導經常深入縣市區、鄉鎮調研指導,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工作開展。


積極推進“四化”建設。通過不斷推進服務體系標準化、交易程序規范化、資金管理規范化、資金管理規范化建設,實現了交易中心、交易場所、從業人員、運營經費“四落實”和交易平臺、信息發布、交易規則、收費標準、交易鑒證、檔案管理等“六統一”,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全市農村產權整體交易品種逐漸增加,交易流程更趨簡捷化,解決了交易主體的后顧之憂,有力提高了農民群眾和村集體的進場交易熱情。積極學習外地經驗,組織各縣市區到工作開展先進地市觀摩學習,并將外地經驗在全市推廣借鑒,推動我市工作開展。發現培育當地典型,積極培育出深州市農村集體資產交易“應進必進”典型、阜城縣督查機制和大數據建設典型、桃城區利用村財鄉管制度將農村產權交易鑒證作為記賬依據的典型、景縣納入相關指標體系及考核要求典型等,通過推進綜合改革示范縣試點建設,把典型做法在全市推廣,引導其他縣市區學習借鑒,激發內生動力,注入發展活力。


經濟和社會效益凸顯。目前,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的信息集散、規范交易、價格指導、金融支持和資源配置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進一步提高了廣大農民、特別是村干部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使我市農村資源、資產和其他市場要素實現健康有序流轉,使死資源變成“活”資本。今年以來全市農村集體產權進場交易1927.5萬元,惠及633個村,助力村集體增收638.3萬元,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同時,借助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這個抓手,為政府有關部門、特別是鄉鎮農經部門對農村“三資”實施動態監管提供了有效手段,解決了行政村“集體空殼、班子空轉、服務空白”的問題,增強了村“兩委”的公信力、凝聚力,緩解了“干群矛盾”,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彌補了對村“兩委”監督上的缺位和機制的缺陷,簽訂陰陽合同、敗家合同、喪權合同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增強了農村廉政風險防范能力。


通訊員 劉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