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華是個老記者,退了休卻像開了掛,又書法又水墨畫還到處展覽,還整出一本《中華醫藥千字文》,簡直是詩書畫齊頭并進了。書畫我不懂,不好評價,但他的中藥名編寫的千字韻文,當初我看了覺得小兒科,沒當回事。后來我認真看看,平仄押韻,藥名造句,還真有兩把刷子,別人沒做過。


可我仍覺得他多管閑事。你整一堆中藥名做千字文,誰想看啊。中藥品種很多,藥名又難記,不學中醫,記那么多拗口難念的藥名藥性有啥用? 真需中醫治療的時候,去中醫院找老中醫不就得了? 不料看到教育部要求中醫知識進中小學課堂,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中醫讀物范本已在編寫! 江西中醫藥大學搶先一步,不但編寫出 《小學生學中醫藥》 《初中生學中醫藥》 教材,內容包括中醫藥故事、中醫藥基礎知識、中醫藥保健知識、常見中草藥、江西特色中醫藥文化等,還在一些學校開設了實驗班,很受歡迎。


我這才意識到,姜文華幾年前就鉆研編寫合轍押韻的千字文,是在做一件大好事。而且,我看到原來就有中醫古籍 《醫家千字文》在流傳。姜文華編寫的中藥千字文,集中到了中藥領域,有填補空白的價值,看來他的“小兒科”應該改稱“少兒教育科”。


于是我問他:哪兒來的興致搞這樣的創新? 他笑道:“我這么多年信中醫,體會當然比你深。”我又得知,在他創作過程中,衡水市的幾位知名中醫給他提供了很多指導,保證了他千字文創作的專業水平。看來,他和中醫專家往來較多,我等忽略了他的真功夫。


無獨有偶。前兩天上街買早點,忽遇好久不見的原桃城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田仁會先生。記得田先生很早就長了一對黑眼圈,且越來越黑,找醫生看也一直沒效果。這次相見,發現他的黑眼圈竟沒了。


他似乎很得意:“怎么樣? 看我變了吧!”


仔細打量,他果然精神多了,病態的黑眼圈沒了蹤跡,且容光煥發,美容過似的。不等我問,他就眉飛色舞說開了:“告訴你,本地姓劉的一個中醫,給我治好了黑眼圈。用中藥調養了全身,現在的感覺比十年前都有勁兒。”


哪個中醫師這么神? 他開始描述:“這位劉大夫高中沒畢業,當過煤礦井長、企業廠長。他是自己開藥方治好了自己的肝硬化、肝腹水,然后在鄉村行醫的。到現在他研讀《黃帝內經》 《本草綱目》 過百遍了。患者送來的錦旗也有100多面。一位被大醫院判定活不過三個月的九十歲老人,患胰腺癌疼痛難忍,經他調理,竟安然延續了近兩年生命。現在,京津大醫院治不了的病人,竟有的慕名而來……”


他見我聽著愣神,就急問:“你不信嗎? 這個中醫最突出的特點是悟性高,很有天分。我開始也不信,經他一把脈,吃了幾副藥后才服氣。”


我說,你現身說法,哪里還有不信! 你介紹的這個中醫師對藥性的重視,對望聞問切了然于心的悟解,正是我關注的。中醫也是一種藝術,因人而異,辨證施治,沒悟性做不好中醫,不深知藥性,也難治好病。


衡水民間有高人。武強縣農民,用握鋤把子的粗手竟然制作出精致的西洋樂器遠銷歐美,還打造出名揚全國的音樂小鎮。王習三最初將內畫技藝傳授給附近沒有喝過多少墨水的農民,竟然帶出數萬人的文化產業,讓衡水成為中國內畫之鄉。民間中醫也藏龍臥虎。在全市十幾家火爆的公辦中醫院之外,有一兩家民辦中醫院出彩,何足為奇。看看武邑縣城的裴氏骨科醫院,靠祖傳中醫秘方,竟從村衛生室發展到今天的馳名北方數省的民辦醫院。現在如果再出幾個民間好中醫,也理所當然。


近些年我國中醫事業的復興或勃興有目共睹,從各個中醫院的人流量可證,這不用解釋。姜文華和田仁會兩個“中醫鐵粉”受益于中醫并不算什么,難得的是他們熱愛中醫的激情和堅定,而且讓我想到了中醫兩個關鍵問題:一是中醫藥啟蒙,一是中醫師悟性。中醫藥啟蒙的基礎工作非常重要,通過中醫藥知識進小學,會有更多的小學生盡早地接觸中醫藥。普及中醫藥知識,才能使全社會了解中醫,熱愛中醫,涌現更多的優秀中醫人才,形成強大的中醫隊伍。同時,中醫要發展,必須有一大批中醫藥人才,懂中醫,悟中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傳統中醫才能與時俱進,與西醫一起保障人民群眾健康。


現在姜文華的中醫藥千字文身價高了,據說有兩家出版社爭他的書稿,最后中國詩書畫出版社如愿;田仁會說他想再吃藥調養一個周期,直到身強力壯,還打算勸幾十個朋友去接受中醫養生。我也借這篇文字期待他們的好消息,并致意衡水眾多的“中醫鐵粉”們。


作者:陳述  編輯:李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