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芬,安平縣安平鎮興賢村的一名普通婦女,從1984年收養第一名殘疾棄嬰開始,她幾十年如一日,共義務收養了70多名殘疾棄嬰。這些年里,王小芬用她的耐心和細心,給予這些孩子們無微不至的照料,甚至把掙扎在生命邊緣的孩子,生生地從死神手里拽了回來。拳拳慈母愛,春暉滿心田,她用自己的光和熱,極力地溫暖著這些不被命運眷顧的“折翼天使”。


在1984年冬天,王小芬收養了第一名殘疾棄嬰。那是個寒風凜冽的夜晚,丈夫崔俊起發現路邊有一包東西,走過去一看,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他趕忙將這個嬰兒抱回家,王小芬給這個孩子取名叫“金鳳”。當時,金鳳渾身凍得發紫,右手向里勾著,拇指緊緊地貼在手腕內側,看上去像個畸形兒;王小芬給孩子蓋好被子,又急忙敲開村里小賣部的門,買來奶粉、奶瓶,一口一口地喂孩子。


如今的金鳳與鄰村的一個小伙子結了婚,也當了媽媽。金鳳一直沒出去打工,天天往娘家跑,幫忙照顧這些特殊的孩子,現在已經很習慣了。金鳳經常說:“我媽都這樣過了30多年了,我肯定做不到我媽那樣。但是,她要真干不動了,我就得接著。因為我也是和這些孩子一樣,都是被我媽一手養大的棄嬰。”


1994年,王小芬在街上撿回一個患有脊椎裂的棄嬰——石頭。石頭聰明懂事,走不了路,沒上過學,但自己看著電視就認了字兒。王小芬給石頭買了臺電腦,讓他從電腦上多看看外邊的世界。18年后,石頭“走了”,他的照片一直放在炕上。晚上想石頭了,王小芬就會拿起照片看看。“石頭能活到18歲,醫生說是個奇跡。石頭是我媽一點一點伺候著長大的呀,她想念石頭啊。”金鳳說,石頭在彌留之際,大伙要送他去醫院,他愣是不去,他說,“我不去醫院,去了奶奶就看不見我了。”


近40年來,王小芬撫養過的棄嬰中,有的因先天性疾病夭折,其他的也都是病魔纏身:唇裂、腦癱、軟骨病或其他肢體殘疾。盡管這樣,王小芬仍為每個孩子起了好聽的名字,并且都姓崔。“之所以讓他們都姓崔,并不是要讓他們長大了報答我們,而是要讓這個家更像一個家,讓他們像其他孩子一樣,有父母,有爺爺奶奶,有幸福的生活。”


多年來,王小芬幾乎沒怎么走出過家門。不管春夏秋冬,她每天早晨四五時就起床,洗衣、做飯、收拾屋子,擦屎端尿;晚上和衣而臥,與孩子們睡在一起,方便半夜起來給孩子們喂飯喂奶。王小芬總說:“雖然苦點累點,但看著他們能快樂地活著,我這心里就舒坦。”


王小芬多年來執著地為這些殘疾孩子奉獻愛心的事跡,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安平縣民政局對這樣一位七旬老人的善舉也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政策援助。得知王小芬收養了如此多的棄嬰后,安平縣民政局考慮到她的生活負擔非常重,便每月給每個孩子定額補貼生活費,孩子們的醫藥費也是實報實銷,從不耽誤。對于那些有能力接受義務教育的孩子,他們在孩子入托入學等方面也給予特別照顧。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王小芬用無私、偉大的母愛為這些孩子們撐起了一張遮風擋雨的“大傘”,溫暖了每個孩子的心,也創造了生命的奇跡。2007年,她當選為“卓達杯2006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并榮獲“衡水市十大道德楷模”榮譽稱號,被全國婦聯授予“愛心媽媽”稱號。在2008年,她被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文明農戶”稱號。2012年,她被評為“善行河北”第二批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