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年畫是武強縣傳統(tǒng)民間工藝品之一,因其產地在河北武強而得名,被人們譽為河北藝術的象征,以其深厚的民間民俗、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而馳名海內外,并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武強年畫出自北方農民藝人之手,帶有燕趙之士粗獷豪放的風格特征,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經歷代藝人的發(fā)展創(chuàng)作,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從天到地,從古至今,從幻想到現(xiàn)實,武強年畫題材豐富多彩,品類繁多,圖文并茂,寓意吉祥,洋洋大觀,美不勝收,是農耕社會民間藝術的百科全書。武強年畫在人物造型上大都是五短身材,夸張的頭部重點表現(xiàn)眼睛,目語心聲。注重表現(xiàn)不同人物的品格和氣質。藝人筆下的動物更是大膽夸張頭部的刻繪,有“十斤獅子九斤頭”之說。在繪稿上,線條簡練,線刻大刀闊斧,粗獷奔放,挺拔疏落,高度概括,以陽刻為主,兼施陰刻,運用黑白對比的手法,發(fā)揮刀味木趣的效果,呈現(xiàn)出古樸稚拙的藝術風格。印刷以紅、黃、藍三原色和黑白為基調,色彩鮮艷、對比強烈,通常為紅、黃、藍三套色。這樣,三套色版可印出紅、黃、藍、綠、紫五種顏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紅、粉、黃、藍、綠、桔、紫七種顏色,收到豐富的色彩效果。


為保護與傳承武強年畫這一非遺珍品,1985年,武強年畫博物館由國家文化部批準建立,這是全國第一家年畫專題博物館,占地面積25100平方米,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館藏明、清以來歷代武強年畫古版和紙質資料萬余件。2015年,武強年畫博物館進行了改陳,采用聲、光、電、多媒體、半景畫、3D動態(tài)、觸摸屏等,配有模型、雕塑、圖表、照片、音像及場景復原等輔助展品,全方位、真實地再現(xiàn)當年武強年畫的歷史風貌和歷史場景。


改革開放40年來,武強縣圍繞國內外市場不斷加大畫業(yè)產品的開發(fā)力度,把原來的木版單幅年畫開發(fā)為歷畫、掛歷、臺歷、畫冊、中堂畫、連幅畫、動漫片等多種形式,并延伸到羽絨畫、內畫、布畫、服裝、水杯、撲克、線裝木版年畫書籍等多種家庭生活使用和藝人收藏的工藝品。武強縣的硬木家具廠,還將木版年畫刻版工藝運用于硬木家具,雕刻出古色古香的花臺、屏風、衣架、座椅、桌案等仿古產品。


近年來,武強各類年畫作坊已發(fā)展至200多家,從業(yè)人員擴大到1200余人,相繼開發(fā)出年畫禮品、工藝品、旅游紀念品、動漫衍生品等20多個系列100多個品種,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遠銷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荷蘭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全縣年畫及相關產業(yè)年產值達2億多元。


(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