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多變,有些人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如有的關節炎患者,關節的疼痛與不適就像天氣變化的晴雨表。近年來,醫學家將這類與氣溫、氣壓、氣濕(空氣濕度)有關的病癥稱為——氣象官能癥。
所謂“氣象官能癥”是指天氣出現急劇變化,特別是在季節轉換之際,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導致心理、生理做出各種反應。氣象官能癥的表現各式各樣,可單獨出現,也可同時發生,常見的就有三四十種。心理反應有:在氣候變化之前感到精神抑郁、煩躁不安、焦慮、過敏、易沖動等;生理反應有:疲乏、食欲不振、頭昏頭痛、失眠多夢、心慌胸悶和皮膚過敏等,嚴重者還會有視覺障礙、眩暈、風濕痛或骨折部位疼痛等癥狀。氣象官能癥的發生與年齡、性別有很大關系,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女性約為男性的3倍。
那么,為什么會產生氣象官能癥呢?目前,科學家對其原因還沒有完全搞清楚。有的人認為,氣壓改變后影響了大氣中的重力波,重力波作用于人體而產生了各種癥狀。有的人認為,天氣變化影響了空氣中的離子,由于不同屬性的氣團間相互摩擦產生了大量正離子,正離子的增多使人會變得緊張、急躁和心煩意亂,這種離子變化導致了氣象官能癥。筆者認為,氣象官能癥是綜合作用的結果,除了氣壓和空氣離子的改變之外,氣溫、氣濕的變化都會引起人體一時的不適應,而出現不同的反應癥狀。對一般人而言,氣溫在18-21度、微風、陽光普照是較理想的氣象條件。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因氣候變化而出現身體不適。氣象官能癥不僅與氣候的變化程度有關,而且也與個人的應激能力有關。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氣象官能癥的癥狀是否出現、其表現的形式和程度也不盡相同。據國外的相關調查顯示,大約有30%的人患有氣象官能癥,女性和年齡大者更容易患病,這可能與他們的體質、適應能力、耐受力等有關。
一般來說,氣象官能癥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屬于人體在天氣變化時出現的心理、生理的自覺癥狀,不會對機體造成器質性損害,通常也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對癥調整或觀察即可。當氣溫趨于平穩時,多數人的癥狀都會自行消失。但對于一些有心肺病、精神病等基礎病的患者,需要在氣候、季節變化時,注意防范舊病復發或加重。
另外,氣象官能癥是可以預防的。一方面,人們可以通過鍛煉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另一方面,患者應多關注具體的天氣預報,在得知天氣將有劇烈變化前做好防護工作,如天氣悶熱時注意防暑降溫,降溫時關節炎患者注意患處保暖。
作者:吳雁 編輯: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