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入黨50周年,也是我從藝50周年。今年也是衡水第一個內畫車間組建50周年。可以說,沒有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就沒有衡水內畫事業的今天。”建黨101周年前夕,衡水一壺齋工藝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張汝財如是說。



張汝財是冀派內畫創業最早的共產黨員。他于1972年2月21日入黨,同年3月31日分配到阜城縣地方國營綜合廠工作。他業余時間喜歡畫內畫,可是當時處于計劃經濟時期,不許個人單干,不許招徒弟,也沒有內畫玻璃坯料,無法施展才能。恰好,該廠能吹制玻璃鼻煙壺,廠黨支部為給國家出口賺外匯,于同年12月成立了內畫鼻煙壺車間,給他創造了機遇。廠領導任命他為車間主任。他作為車間唯一的共產黨員和國營正式工,負責業務經營和管理,培養內畫人才。


張汝財處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大家加班加點鉆研業務、勤習書畫,常常干到后半夜。由于當時美術書籍奇缺,張汝財遠近搜求《古今名人畫稿》《中國畫人物技法》《芥子園畫譜》等書,臨摹山東畢榮九和北京葉仲三、孫星五、丁二仲等清代內畫鼻煙壺大師的作品,探索內畫理論和技法創新,并分享給大家。車間畫工各有風格,張汝財工筆畫惟妙惟肖,莊樹鴻人物畫神情活靈活現,劉子藝大寫意磅礴灑脫,其中王習三的京派內畫技法精湛畫技最高,成為技術指導。首批產品從天津外貿出口,車間創下第一筆外匯,受到縣委縣政府重視。廠領導給張汝財壓擔子、提要求,內畫車間集思廣益共同提高,“冀派內畫”嶄露頭角。省、地領導多次來內畫車間視察指導,當時衡水地委領導決定將內畫車間上劃到衡水第二輕工業局管理,以加快發展。


1977年車間搬遷到衡水,不久擴建成為衡水地區特種工藝廠,畫工增加到30多人,其中黨員達到十幾名。張汝財介紹畫工劉和平、王千、由鳳華等人先后加入了黨組織。1979年12月,特種工藝廠組建了黨支部,李長林擔任黨支部書記兼廠長。這是衡水第一個內畫黨支部。張汝財作為支部重要成員,積極協助李長林,把黨支部建設成攻堅克難的戰斗堡壘。衡水地委領導對該廠寄予厚望,劃撥土地,申請省輕工業廳資金,建造工藝樓。特種工藝廠遷入新址后,新老畫工用“一壺齋”“墨香齋”“玉壘齋”等齋號(畫室)落款,對外品牌混亂。為統一齋號,該廠于1984年11月15日將“一壺齋”注冊為商標。從此,該廠走上品牌化發展的道路。


1987年國際市場發生變化,工藝品出口困難,全國性工藝品廠紛紛倒閉。特種工藝廠冀派內畫瀕臨絕境。當時是軍轉干部張海森任書記兼廠長,全力以赴也難以扭轉局面。危難時刻,時任副廠長的張汝財挺身而出,于1988年8月18日出任廠長,1992年6月兼任廠黨支部書記。


張汝財擔任黨支部書記后,在全面繼承傳統內畫藝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紅色題材,教育和啟發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擴大了冀派內畫的影響力。1993年,文化部以“一壺齋”為龍頭,命名衡水市為“內畫藝術之鄉”。1996年,張汝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被中國輕工總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同年,衡水市委、市政府舉行“雙冠大師”張汝財表彰大會。張汝財不負厚望,再接再厲,不斷為歌頌英模人物和紀念國家重大活動作出新貢獻。1999年,他帶領“一壺齋”藝徒繪制了“共和國三代領導人”肖像內畫。2003年12月以來,繪制了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人肖像內畫贈送本人收藏。2005年,繪制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地道戰》《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等系列內畫作品,創作了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的《爬雪山 過草地》《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等系列內畫作品。2006年9月,衡水內畫被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他們繪制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英雄人物內畫。2011年,繪制了慶祝建黨90周年的雙百人物共產黨員肖像內畫。2013年5月,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繪制了毛澤東肖像系列套壺。這些作品深受人民喜愛,屢獲大獎。2014年5月,“一壺齋”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2018年10月,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汝財非遺傳承基地”。


在衡水市改制領導小組指導下,特種工藝廠于2003年改制為衡水一壺齋工藝品有限公司。目前,張汝財籌資1.37億元,正緊鑼密鼓地建設“衡水內畫藝術非遺傳承博物館”,爭取明年“七一”前竣工并投入使用。


“回首五十年,彈指一揮間。衡水內畫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黨的關懷。”張汝財深情地說,“是黨培養了我們這些內畫藝人,沒有黨委和政府的支持就沒有冀派內畫。黨的恩情永不忘,我將帶領‘一壺齋’團隊創作更多好作品,回報黨和人民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