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來贊揚刻苦學習的精神,這個典故中“頭懸梁”的主人便是冀州人孫敬。


孫敬是什么時期的人呢?東漢。


東漢班固所撰《漢書》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世大儒?!?/p>


《后漢書》載:“孫敬,字文寶,好學,閉戶讀書,不堪其睡,乃以繩懸之屋梁,人曰閉戶先生?!?/p>


《太平御覽》卷六載:“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懸頭至屋梁以自課?!?/p>


《中國人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載:“孫敬,信都人”,并記述了其刻苦學習的典故。


孫敬,出生在一戶殷實人家,不幸早年父亡,兒時的孫敬和母親相依為命。在父親遺教、母親的鞭策下,孫敬夜以繼日地苦讀。年少好學的孫敬,博聞強記,而且視書如命,常年閉門謝客,攻讀詩書,與社會接觸不多,偶爾到街市購買日用品,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孫敬讀書時,常常通宵達旦。為防止打瞌睡,他將自己的頭發(fā)(古代男子留長發(fā)),用繩子捆住吊在房梁上,一打盹便把自己扽醒了,便接著學習。


為了參加遠在京師(國都)洛陽的考試,孫敬攜母親步行千里到洛陽住下讀書。那時還沒有紙,而帛金貴,不是一般人家用得起的。孫敬便到河邊路旁搜尋柳枝,回家劈開晾干做成條子,在上邊寫字抄寫典章。


對這位“輯柳”苦讀的后生,人們不由得肅然起敬,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故意多給他些糧米,有的無償饋贈他些生活用品,還有的幫他砍柳枝劈條子。孫敬常為民眾義務寫算,作為回報。


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日積月累,孫敬的學問修養(yǎng)之美名便在京師傳開,有的慕名登門求教,有的把孩童送來拜他為師。孫敬便一邊進修學問,一邊設帳教學。孫敬的學生最多時達數百人,他便分期分批地走教,因而名聲鵲起。


孫敬憑借其“懸梁”“輯柳”的苦讀精神,年復一年地學習,終于博古通今,滿腹經綸,成為一代大儒。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書前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后人對孫敬的“頭懸梁”苦讀精神加以褒揚,并和戰(zhàn)國時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的故事相加為“懸梁刺股”,成為典故。蘇秦刺股苦讀,成為戰(zhàn)國時期穿梭于列國的縱橫家(中國最早的外交家)。后人還對孫敬的“輯柳”學習,與西漢人路溫舒的編蒲相結合組成了成語“編蒲輯柳”。西漢人路溫舒,家貧,自幼牧羊,經常取山澤中的一種寬片蒲草做紙抄書。


孫敬懸梁、孫敬輯柳、孫敬閉戶的故事都是反映在他勤學苦讀的精神之上的。正因為如此,孫敬成為勵志自勉、勤學苦讀的典范。清康熙時期揚州詩局刻本《全唐詩》卷八百八十一錄李瀚的《蒙求》載:“仲連蹈海,范蠡泛湖。文寶緝(輯)柳,溫舒截蒲?!逼渲?,把孫敬輯柳的典故并稱于“杜康造酒、蒼頡制字、孔明臥龍、呂望非熊、孟軻養(yǎng)素、揚雄草玄、向秀聞笛、伯牙絕弦”之列。不僅如此,最具普及性的推廣當屬《三字經》中所載的“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把孫敬、蘇秦以及車胤的“囊螢”、孫康的“映雪”,引為苦讀的楷模。此外,在冀州民間,孫敬苦讀的故事家喻戶曉,還形成了一句歇后語:孫敬苦讀——懸念。


孫敬給后世留下了兩個成語典故,這是我們衡水的驕傲!


作者:李潤地  編輯:李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