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模范,在新中國歷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一代代勞動模范的面孔、身份在變化,但勞模精神始終如一、傳承有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勞動者與共和國共同奮進。
走進衡水日報社一樓的報刊檔案大廳,一排排檔案柜整齊排列,一摞摞報紙合訂本擺放其中。這里收藏著《衡水日報》自1962年9月1日創(chuàng)刊以來的全部報紙原件。翻開這些泛黃發(fā)脆的紙頁,記者找尋著一位20世紀50年代的全國勞動模范——郁洛善。重讀一篇篇報道,像是翻看一張張用奮斗書寫的答卷,帶我們重溫勞動模范的風采。
翻開報紙看勞模:敢想實干大公無私的老支書
在我們的報紙上,他是《朝霞》中手把手教農(nóng)活的郁大伯,是《扔不掉的糞筐》中背糞筐的村支書,是《永不褪色的紅旗》中舍小家為大家的黨員干部,也是《西沙疙瘩上的豐碑》中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接見,曾出訪蘇聯(lián)的全國勞動模范……多年來,衡水日報社的記者們曾多次走進西沙疙瘩村,與冀縣第一位全國勞動模范郁洛善同吃同住同勞動,用細致生動的筆觸,為廣大讀者描摹出一位敢想實干、大公無私的老支書。
出生于1894年的郁洛善祖籍南宮縣郁家莊,從小家境貧寒,14歲就給地主當雇工。1936年,因不堪地主壓迫,他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扛活”,后幾經(jīng)輾轉(zhuǎn)來到冀縣官道李鎮(zhèn)西沙疙瘩村,從此結(jié)束漂泊,安下了家。
“盧溝橋一聲炮響,郁洛善送兒子上戰(zhàn)場……”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郁洛善毅然送年僅17歲的二兒子參軍;抗日戰(zhàn)爭時期,郁洛善積極參加抗日工作,站崗放哨、傳遞情報、掩護中共地下工作人員。1944年3月,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新中國成立后,他被推選為西沙大隊第一任黨支部書記。
在旱災嚴重的時候,郁洛善帶領鄉(xiāng)親們大力開展生產(chǎn)自救,辦起全縣第一個副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全村人靠打井、開粉坊度過災荒。他的模范事跡被刊登在當年的《晉察冀日報》上,他也被選為晉察冀勞動模范。
1951年,郁洛善積極響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號召,在全縣率先成立起有9戶農(nóng)民參加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互助組,并逐步將其發(fā)展為初級社、高級社、聯(lián)村社,后又加入人民公社。由此,村民們都親切地稱呼他“老社長”。同年,郁洛善被選為全國勞動模范,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郁洛善,三宗寶,糞筐、草帽、煙荷包……”在《西沙疙瘩上的豐碑》(1999年8月29日,《衡水日報》第六版)一文中,記者細致觀察到郁洛善總不離身的三個不起眼的小物件,刻畫出全國勞動模范郁洛善雖然榮譽加身,卻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在西沙疙瘩村老輩人眼里,這個老頭太普通,常年一身家做衣裳,腰里別著條白毛巾,肩上背個糞筐,跟誰都能拉上兩句家常,是孩子們喜歡的“社長爺爺”。在《扔不掉的糞筐》一文中,記者記錄了當時郁洛善被質(zhì)疑的聲音,“有人說,一個黨支部書記總背個臭糞筐,多不像樣子。郁洛善聽后總是笑笑說:‘當兵的不離槍,莊稼人不離筐,這是咱莊稼人的本色?!?/p>
他是閑不住的“老社長”,也是啥都不圖的“老社長”。
“每逢隊里分東西,他總是讓別人把好的分走,最后剩下的自己要,為這事老伴常嘟囔。但是他說:‘大家滿意了,干勁才足,集體生產(chǎn)一年比一年搞得好,這才是船到貨也到,肉肥湯也肥?!痹?963年2月7日《衡水群眾報》(《衡水日報》前身)刊發(fā)的稿件《永不褪色的紅旗》中,記者引用郁洛善質(zhì)樸而又風趣的話語,生動再現(xiàn)了一位一心為公的老社長。在《冀州的4位全國勞?!罚?012年8月6日,《衡水日報·晨刊》第4版)一文中寫道:“他曾連續(xù)3年被評為河北省農(nóng)業(yè)勞動模范,把上級獎勵他的1頭驢、500萬元(相當于今500元)獎金和切片機、五輪水車等全部交給組里,鼓勵大家努力生產(chǎn)?!?/p>
1952年,郁洛善被選為冀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但他出門辦事、開會堅決不讓縣里車接車送,總是騎著一頭小毛驢,從不要集體補助,不花集體一分錢。在《永不褪色的紅旗》中,“有人勸他,如今日子好過了,也該享享晚年福了??伤偸切χf:‘丟了勤儉,就添饞懶,一饞懶就要脫離群眾?!?/p>
“俺們西沙大隊,今年搞了三十畝糧、棉、菜兼作試驗田。小麥已獲豐收,棉花豐收在望,蔬菜生長盛旺。事實說明,這個栽培方法是成功的?!?965年,郁洛善總結(jié)常年種植經(jīng)驗,開展糧、棉、菜兼作試驗田并取得成功后,在報紙上發(fā)表署名文章《科學種田,越種越甜》(《衡水群眾報》,1965年9月14日第二版),介紹相關經(jīng)驗?!侗Wo好增產(chǎn)的根子》《我給獨輪小車揚個名》……郁洛善的聲音曾多次見諸報端。他用通俗易懂的“莊稼話”,分享種植勞作的經(jīng)驗,于點滴處體現(xiàn)勞模本色。
再訪村莊尋“老善”:實干見擔當 老村展新顏
“大爺,您知道郁洛善不?”
“‘老善’咋能不知道,郁洛善是模范,他到蘇聯(lián)去參觀……”在西沙疙瘩村89歲的村民謝春明家,記者剛一提起郁洛善,老人就滿懷自豪給記者介紹起來?!啊现袈迳剖羌娇h第一個全國勞動模范,受到過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去過蘇聯(lián),跟斯大林合過影?!?/p>
談起老支書郁洛善,村里的老人們豎起大拇指?!啊仙啤蚁雽嵏?、大公無私,一切為了讓大伙兒過上好日子。”
“我們這地兒是個沙窩窩,歷來是種旱田,地薄再加上靠天吃飯,老百姓生活很苦。”村民劉滿墩說,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1957年郁洛善帶領大家興修水利、打井澆地,將種旱田變成種水田,不僅提高了本村糧食產(chǎn)量,還辦起了官道李鎮(zhèn)第一個“打井學習班”,將打井技術(shù)、水利知識傳授給全鎮(zhèn)的老百姓。
為抵御風沙災害,郁洛善帶領群眾經(jīng)過幾年的艱苦奮戰(zhàn),在村西北筑起防風墻、造起防護林,擋住了風沙的襲擊。1963年衡水中南部遭遇特大洪水災害,已經(jīng)年逾花甲的郁洛善與村民一起撐筏子、趟泥水,往來于周邊村莊,救助村民、轉(zhuǎn)運物資,堅守在抗洪一線。
老社長的一言一行,鄉(xiāng)親們看到眼里,記在心上,口口相傳?!案蚁雽嵏伞⒋蠊珶o私”的老社長精神,也浸潤著這片土地。
2013年,陳加榮被任命為西沙疙瘩村的村黨支部書記。作為土生土長的西沙疙瘩村人,“老社長”郁洛善一直“活”在父輩們口中,是他非常熟悉的老支書。“老支書的言行對我們是一種鞭策,雖然時代不同,但我們的目標都一樣,就是讓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p>
西沙疙瘩村是個糧食種植村,土地是村民最大的財產(chǎn),但村里機井少、澆地難、糧食收成低,出村道路坑洼不平,導致賣糧難、價格低,而且村里老齡化嚴重,土地閑置情況亟待解決。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袄现麄冊谀莻€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還能干出一番成績,我們有啥猶豫的?實干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贝濉皟晌卑嘧雍忘h員帶頭捐錢集資,找鄉(xiāng)里協(xié)調(diào)、拉鄉(xiāng)賢贊助,全村人擰成一股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修路、建變電站……“現(xiàn)如今,澆地方便了糧食產(chǎn)量也上來了?!贝濉皟晌卑嘧映蓡T張貴珍說,“原來一畝地也就收個800來斤。去年,小麥一畝地收了1500斤?!?/p>
20世紀50年代,郁洛善帶領村民種植防護林的地方,如今是一片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麥田,“這是我們村承包給瑞田農(nóng)業(yè)合作社的流轉(zhuǎn)田。”陳加榮介紹,通過土地流轉(zhuǎn),將農(nóng)民的閑置土地出租,讓土地“活”起來,讓村民富起來?!耙郧白獠怀鋈サ摹l(fā)愁地’,現(xiàn)在成了‘發(fā)家地’?!?5歲的村民齊振河笑呵呵地說,他們老兩口去年參與土地流轉(zhuǎn),收入提高了一萬多元。
芬芳馥郁的五月,記者追尋報社前輩的足跡,再次來到西沙疙瘩村采訪。重走前輩路,入目皆是新景象……
6條寬闊平坦的硬化路穿村而過,連接著干凈整潔的巷道;一個個美麗庭院點綴其中,道路兩旁栽種著國槐、月季等觀賞苗木。在村委會門前的中心廣場上,各種健身器材讓村民的業(yè)余生活更為豐富?!艾F(xiàn)在村里安裝了路燈,通了自來水、天然氣,生活越來越舒心。”村民劉玉貴帶記者來到她家小院,小小的庭院干凈整潔,打理得井井有條。“我家剛評上‘精品庭院’,村里整潔了,家里也得亮堂堂的。”
傍晚時分,在中心廣場上,西沙陽光廣場舞隊的隊員們隨著歌曲《開門紅》跳起歡快的舞蹈?!板X包鼓了,生活好了,村子的‘顏值’越來越高,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大不同了?!睆堎F珍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微信群里村民創(chuàng)作的詩歌,“街道整潔樹成行,月季花開四季香,干部帶領變新貌,勤勞致富眾鄉(xiāng)親……”
從老支書郁洛善敢想實干帶領鄉(xiāng)親與貧困抗爭,闖出一條合作生產(chǎn)之路,到當代村干部實干擔當,千方百計助村民增收、讓村莊更美,走出一條鄉(xiāng)村振興之路,敢想實干、大公無私的“老社長”精神一直浸潤著這片土地。
采訪路上擎旗前行:用行動詮釋勞模精神
一個勞模就是一面旗幟、一份力量,而媒體人就是擎旗手。
從20世紀60年代《衡水日報》創(chuàng)刊起,勞動模范的身影就屢屢出現(xiàn)在報紙刊發(fā)的各類報道中。老一輩報社記者用手中的筆,記錄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郁洛善為代表的一批勞動模范,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氣概,在貧困的土地上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偉大斗爭,將勞模精神的旗幟樹立在衡水大地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奮進。
60年來,衡水日報社的幾代編輯記者,擎旗奮進,步履不停,奔走在黨的新聞輿論宣傳道路上。我們發(fā)掘勞模精神的新時代特色,講好新時代勞模故事;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報道方式,從報紙到全媒體矩陣,從文字、圖片到H5、短視頻,更加生動、立體地記錄和傳承勞模精神。
2019年4月23日,“文華衡水·河北衡水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展,這也是國家博物館全國第一個城市地域文化展。在“紅色血脈·信念傳承”板塊,耿長鎖、王玉坤、郁洛善……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位列其中,他們是衡水的榮耀與驕傲,更是衡水人的楷模和榜樣。將模范的精神傳到更遠的地方,是衡報人肩上的責任。從前期的籌備策劃,到后期的宣傳報道,衡水日報社抽調(diào)精兵強將組成專題報道采寫小組,進國博、訪專家,深度采訪、精心創(chuàng)作,累計刊播稿件上百篇,在全媒體矩陣閱讀量點擊量屢破新高,各端口總瀏覽量實現(xiàn)了“千萬+”。
翻閱報紙,重溫歷史,一個個敢想實干、忘我奉獻的模范形象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我們把鏡頭對準老黨員、老兵,采制“紅色記憶·衡水足跡”系列融媒體報道,創(chuàng)作《初心·故事》系列短視頻,以全新的表達方式記錄他們?yōu)樾轮袊闪⒆鞒龅牟恍喙?,展現(xiàn)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我們采寫改革開放40年來衡水創(chuàng)業(yè)人的《故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號召創(chuàng)業(yè)人在推動衡水跨越趕超、高質(zhì)量發(fā)展中建功立業(yè);我們發(fā)掘報道身邊平凡人的不凡事,從“感動中國人物”林秀貞、全國道德模范王文忠、吳殿華,到“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童莉、“全國道德模范”張志旺,我們用筆和相機記錄下衡水文明沃土孕育出的道德之花,讓模范的精神閃耀燕趙大地。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在國家建設發(fā)展的不同時期、在各個工作崗位上,勞動模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黨和國家交上了一份份精彩的人生答卷。而我們也將以勞模為“鏡”,汲取榜樣力量,用一次次深入的采訪、一篇篇扎實的稿件、一件件優(yōu)秀的作品弘揚傳承勞模精神,沿著老報人的足跡,“把小我融入大我”,續(xù)寫我們這一代媒體人的“最美”答卷。
□記者手記
一位20世紀50年代的勞動模范,是什么樣的?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翻開《衡水日報》去尋找……在一篇篇短小精悍、接地氣、有溫度的稿件中,沒有找到“高大全”的全國勞動模范,而是看到一位平凡質(zhì)樸、一心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的老支書。
這位距離我們已有半個多世紀的勞動模范,還能給我們留下什么?在郁洛善的家鄉(xiāng)西沙疙瘩村采訪過程中,我尋找著答案。
“我們村跟東堤北村距離僅僅8里地,一斤麥子就差2分錢?!闭f起曾經(jīng)的賣糧難,陳加榮眉頭緊蹙,因為出村路坑洼不平,收糧商不愿繞遠道進村收糧,每年糧食豐收卻要低價賤賣?!跋氲竭@個晚上睡不著啊?!标惣訕s下決心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他多次到鄉(xiāng)里跑辦,最終在上級單位的協(xié)調(diào)下,村里出資5萬元,一條平整寬闊的水泥路連通鄉(xiāng)鎮(zhèn)公路,村民們賣糧難的問題迎刃而解。
2018年11月21日,村里開通燃氣取暖,村干部加班開氣調(diào)試。連續(xù)工作了十幾個小時,顧不上吃飯的張貴珍給自己沖了碗黑芝麻糊,隨手在朋友圈里寫道:今天晚上我村燃氣取暖已開通,湊合吃點吧。用她的話說:“一切為村民著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p>
困難很多、工作很難,但他們說不能給老支書丟臉,他們說要對得起鄉(xiāng)親們的信任;迎難而上、擔當實干,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勞模精神。
隨著采訪的深入,疑問漸漸消散……
勞模精神如春風、似細雨,潤物無聲、滋養(yǎng)心田,讓一個個普通人汲取著力量、找尋到方向。
這是一個需要勞動模范的時代,也是一個產(chǎn)生勞動模范的時代;這是一個弘揚勞模精神的時代,更是一個干事創(chuàng)業(yè)、成就理想的時代。對勞模精神最好的詮釋是行動,對人生價值最好的注腳是奮斗。我們對勞模精神的報道不會止步,對勞模精神的傳承和發(fā)揚,也必將煥發(fā)更加璀璨的光彩。
視頻制作 郭樹青 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