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林盡染,色彩斑斕,碧水繞村。初夏時節,阜城縣大地呈現出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阜城縣深層地下水位最高回升到68米,連續5個月回升幅度居全省前3位。2022年1至4月份,繼續保持全省第2位,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正逐漸顯現。
阜城縣所在黑龍港流域半干旱區,也是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深層地下水埋深一度達到102米。為破解地下水超采難題,近年來,阜城縣深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將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心工程,搶抓國家實施南水北調工程重大機遇,做好“加減乘除”法,積極培育富水生態、節水常態、興水業態、管水動態,著力破解缺水少水、生態脆弱地區用水管水難題,傾力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水生態名片和水生態綜合體。
做好“加法”構建富水“新生態”
近年來,阜城縣立足實際,內聯外引,投資約9億元,陸續實施了地表水灌溉項目、農村生活水源置換項目、中小河流治理項目、農業灌溉水源置換項目、水系連通等項目,徹底改變全縣常年水資源匱乏局面。
為進一步減少地下水開采量,2021年,阜城縣引蓄黃河水7500萬立方米,較上年增加2000萬立方米,采取截污、控源、清污、修復、補水等措施,保證了河流水質穩定達標。2014年6月縣財政投資7100萬元,興建了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縣地表水廠(一期)及配水管網項目,2017年5月投入試運行,解決了縣城及城鄉接合部8.6萬名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城區企業生產用水。2018年7月又投資3500萬元,興建了二期地表水廠工程項目,為全縣10個鄉鎮水廠提供可靠的南水北調水源,有效控制了地下水超采。2020年6月,農村生活水源置換項目全部完成,全縣生產生活用水實現長江水全覆蓋,從根本上解決了全縣飲用高氟水的問題,2021年消納江水698萬立方米,較上年增加252萬立方米。多年干涸的河渠,呈現波光粼粼美景。
地下水問題表面在地下,根源在地表。近年來,阜城縣積極開展河道生態補水,依托清涼江、湘江河、江江河、南運河、清湘干渠等河流支渠,連通回補地下水網絡,力爭快引水、多補水。擴挖坑塘83個,建設節制閘15座、提水泵站15座、揚水站209座,鋪設低壓管道74.6萬米,清淤治理河渠167千米,增加引蓄水能力1500萬立方米。2021年累計向34條河渠生態補水2000多萬立方米,全縣形成有水河道長度320公里,縣域內水面總面積達到1200萬平方米,有效回補了地下水資源,20多條干涸多年的河渠再迎新水,且水質均達到灌溉水源標準。通過實施河道生態補水,清涼江連村閘、江江河張帆莊兩個國考斷面有水月份水質全部達到國家考核目標。
地表水不但要引得進,還要蓄得下、用得上。阜城縣充分利用現有的1000余條河流、支斗毛渠和200余座蓄水坑塘,全面開展水系連通整治和農田水利建設大會戰,到目前,共清淤治理河渠7條,渠長52.39千米,力爭到2023年實現“四河相通、干渠相連、一河有水、引灌全縣”的目標。同時,對補水河道兩側45眼取水井全部關停,對拒不配合的2家企業的4眼自備井依法強制關停,全縣工業生活供水管網覆蓋區內的123眼自備井全部關停。
做好“減法”構建節水“新常態”
培植節水理念。阜城縣始終堅持把加強節水宣傳教育,普及節水知識,增強節水意識作為創建節水型社會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集中宣傳日,設立集中宣傳點,向市民發放節水宣傳資料6萬余份,宣傳紀念品6500余份,制作宣傳警示牌2800個。建立“阜城節水”微信公眾號,在街道繁華地段醒目位置設置LED顯示屏4塊,聯合媒體發布節水專題系列報道,播放節水宣傳視頻,發布節水信息。開展節水知識進校園、節水視頻圖文征集等活動。完成節水普法長廊、阜城湖節水主題公園、污水處理廠“三點一線”的宣教基地建設,營造全社會共同節水的良好氛圍。
發展節水產業。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高粱、谷子、油菜等低耗水作物,2021年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高粱、谷子等節水作物畝均節水30%以上。谷子產業被列入全省重點打造產業集群,高粱種植面積位居全省第一。阜城縣先后榮獲省級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省級特色農產品(高粱)優勢區等榮譽稱號。
推廣節水技術。阜城縣完成38個機關單位、5個生活小區、6個企業、1個學校、2個公園的生活節水器具安裝、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2021年全縣機關單位用水量較上年減少約20%,節水型社會建設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在工業園區淘汰低水效、高污染落后產能,大力推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跑、冒、滴、漏現象明顯減少。投資2.2億元,興建了縣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2萬噸,縣城區及工業區污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大部分中水回用,主要用于農業灌溉和市政用水。在高耗水的瓜菜種植上,通過建設鋼架大棚,推廣膜下滴灌溝灌技術,畝均用水量由300多立方米下降到80立方米左右。2021年推廣農業節水技術24萬畝,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6萬畝、季節性休耕5.25萬畝,總壓采量達2467萬立方米。
創新節水機制。該縣制定出臺《阜城縣城市計劃用水管理辦法》《阜城縣用水效率控制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節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節水監督、管理制度和體系。強化價格杠桿調節,嚴格按照中央、省、市規定及征收標準,征收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利于節水的價格機制已經形成。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制度。縣發改、水利等部門嚴格審查水資源論證,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列入國家產業調整目錄中禁止類的、取水不符合水量分配方案或用水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退水口設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等項目一律不予審批。
做好“乘法”構建興水“新業態”
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阜城縣堅持以水聚魂,挖掘水文化,利用邯黃鐵路建設期間在千頃洼南部取土方后遺留的一方深坑,建設以1200畝水面為中心的阜城湖公園,景區精心打造了九大主要特色景點,為市民提供了一處集休閑、娛樂、健身于一體的綠色空間,發揮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加快縣城民心河、古城河改造提升,精心做好民俗文化街、阜城之翼、古城墻保護等重要節點景觀打造,打通環縣城水系。同時,加快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將大運河沿岸碼頭、霞口兩個鄉鎮的23個村莊統籌規劃,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完善運河沿線的交通功能、產業功能、生態功能、旅游功能、公共服務功能,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目前,打造了33.2公里運河綠化長廊,先后在戈家墳、大龍灣、霍辛莊、老馬莊、雙樓、東霞口、劉老人、張華雨村段打造了10個休閑驛站,建成霞口古風梨韻小鎮,在碼頭鎮建設了國內首個村級運河博物館和運河文化長廊,初步形成集游覽、休憩、娛樂、垂釣、體驗于一體的生態景觀帶。以阜城湖公園、八景公園、荀園為核心,以古城河、民心河、南運河、湘江河、江江河、清涼江水文化景觀公園、水文化景觀帶為主線,輻射一大批水文化美麗鄉村,連點成線,擴線成面,培育壯大阜城生態水文化旅游產業體系,打造集水利科普、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和水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域性綜合性水利風景區。
村莊因水而興,百姓因水而富。阜城縣充分利用當前較為豐富的水資源,盤活閑置的坑塘、河渠,主動謀劃水經濟項目,讓水資源真正成為富民強縣的“源頭活水”。目前,阜城湖游艇、冰雪旅游項目,碼頭鎮大龍灣村坑塘浮床種植項目,古城鎮纏棗杭村、王集鄉王庫莊村、碼頭鎮魯莊村等村蓮藕種植項目,碼頭鎮張貫莊村、柳馬曹村,霞口鎮王李莊村、董家庵村,建橋鄉建陽村魚蝦養殖及垂釣項目等,由點到面,由小到大,實現文體產業、旅游產業、康養產業、種養產業有機融合,越來越多的村民在自家門口享受到美麗、自然的水生態環境,享受到水資源帶來的紅利,初步形成阜城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做好“除法”構建管水“新動態”
“要讓水連起來、流起來、美起來、用起來,做到長清長美,離不開長效的管理機制。”阜城縣副縣長文勇深有感觸地說。為管好“盆”和“水”,該縣創新管理體制,延伸管理觸角,設置縣級河湖管理保護網格化監管體系,層層壓實責任,逐步建立健全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長效機制。對全縣4條河、17條干渠明確了縣、鄉、村三級河長,2021年三級河長累計巡河32893人次,巡河率100%,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各級河長率先垂范,持續開展河湖管理范圍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亂到垃圾等“五亂”清理整治,今年以來共排查清理垃圾7處,雜草、漂浮物等零星垃圾78處,已全部整改完畢。同時,加大了河渠周邊規模養殖場清理整治力度,實現了全縣河渠500米范圍內沒有規模養殖場目標。為全縣2768眼農業取水井配套電子“身份證”,實現規范化管理。在地表水灌溉覆蓋區,嚴格落實“井長制”“河長+檢長”工作機制,堅持目標任務化、任務責任化、責任具體化,著力形成全縣水利系統行業聯動、河長聯動、干群聯動的監管工作格局。
為推進管理智慧化,阜城縣大力構建先進實用、精準高效的智慧水利管理體系,建立了阜城縣汛期動態預報預警系統,實現流域洪水、區域澇水的超前預報、動態精準模擬。健全完善河道APP、河長指揮信息系統APP等治水智能化管理體系,充分利用無人機、手機APP等載體對責任河渠進行高質有效巡河,提高河長巡河履職效率。通過對所有水利工程開展運行安全狀況數據監測、視頻監控、遠程控制,實現工程集群“統一監管、統一控制、統一調度”。通過智慧化監控管理,清涼江連村閘國考斷面平均達到了Ⅲ類水平,江江河張帆莊國考斷面平均達到了Ⅳ類水平,清涼江寇村監測點位平均水質達到了水功能Ⅱ類水質目標。
在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過程中,阜城縣堅持細化管理,按照運行管理工作任務清單化、要求標準化、流程閉環化、成果可視化、檔案數字化的要求,對地表水廠、水源置換、河湖水系連通等工程項目控制、運行、操作、檢查、監測、維養、安全、水政、制度、監督等全流程實行精細化管理。同時,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明晰工程所有權,落實工程經營權,強化工程建設和管護責任,落實“管養分離”,實現水利工程項目運行管護“一張圖”“一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