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陣地前移 助力鄉村振興
武邑縣創建50所農村黨校覆蓋全體農村黨員
圖為武邑縣審坡鎮賈寺院村黨校揭牌儀式現場。李輝 攝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4月20日,武邑縣審坡鎮賈寺院村黨校揭牌成立。在古槐廣場上,縣委書記帶領縣委常委、各鄉鎮區黨(工)委書記、相關縣直單位負責人、中央黨校駐賈寺院村工作隊員和該村及周邊村“兩委”班子成員重溫入黨誓詞。
隨后,大家進入黨校教室。縣委書記圍繞為什么設立農村黨校、如何推動基層黨校工作、鎮村黨員干部如何借助黨校做好工作,講了一堂生動而深刻的專題黨課。黨員們說,這堂黨課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感染性、鼓舞性和教育性很強,受益匪淺。這是該縣創建農村黨校加強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武邑縣將黨員教育主陣地前移,探索實施1所農村黨校培訓本村及周邊10余個村莊黨員干部的“1+10”機制,創建50所農村黨校,讓基層黨員時刻都能聽到黨的聲音,實現了農村黨員培訓制度化、經常化、全覆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組織保障。
基層是黨執政大廈的根基,基層干部就是這個根基中的鋼筋,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然而農村黨員干部卻普遍存在接受教育機會少、黨性鍛煉不夠、先鋒模范作用不突出、致富帶富能力弱等問題。為此,武邑縣決定建立農村黨校。在中央黨校幫助指導下,該縣按照“縣級抓統籌、鄉級抓整合、村級抓創建”的原則,在綜合研判全縣524個行政村區位優勢、特色產業、黨員數量的基礎上,選出50個建設黨校的村莊,并按照“有醒目牌匾、有領導機構、有規章制度、有教學計劃、有電教設施、有黨建書籍、有培訓檔案、有師資隊伍、有教學基地、有運行經費”的“十有”標準,高標準建設。他們將縣級干部、鄉科級干部、黨校教師、涉農部門技術骨干以及各村“土專家”、“田秀才”等900余人納入農村黨校教師隊伍,建立《教學培訓管理制度》《學員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明確規定授課內容和次數。在課程設置上,推行黨員“點餐”、黨校“下單”、名師“下廚”的方法,實行“對門培訓”“對口培訓”“對接培訓”。該縣夯實鄉鎮黨委的主體責任,將農村黨校建設、培訓等情況納入鄉鎮黨委黨建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每期培訓結束后,都開展參訓學員滿意度測評,提高授課實效性。趙橋鎮劉家村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的家鄉。村黨支部書記劉國辰說:“農村黨校用百姓話語,簡單明了析事論理,深入淺出釋疑解惑,把‘大道理’講成‘小故事’,把深理論說成‘大白話’。俺們聽得懂、用得上!”
該縣精細化管理,全方位提升,使農村黨校成為組織生活的平臺、政策宣傳的平臺、技能培訓的平臺、為民辦事的平臺、糾紛調解的平臺、民主議事的平臺、人才培養的平臺、民意反饋的平臺、廉政監督的平臺。農村黨校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武邑大地落地生根,促進基層黨建走深走實,助力黨支部成為“活力充盈、動力澎湃”的戰斗堡壘。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呈現出黨員意識增強、致富帶富能力提高、黨員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可喜變化。
截至目前,該縣農村黨校已培訓干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1萬余人次,每名黨員基本掌握1至2門致富技術,結對幫扶群眾25000人。作為“摘帽”不久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去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50.9億元,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776元,增長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