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裝了支架是不是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對于冠心病病人來說,急性期用了有效的藥物或支架手術治療相當于修好了路,但能否繼續保持“暢通”,關鍵還在于“養護”。


如何養護好這條“公路”?主要依靠患者回家以后遵醫囑服藥,改善生活方式,以及與自己的醫生建立長期的隨訪關系。


定期隨訪是康復的主要環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痙攣或阻塞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我國每年有26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奪去生命。


得了冠心病,除了作為基礎治療的藥物治療之外,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經皮冠狀動脈支架術,通俗講就是植入心臟支架。在衡水四院心內一科,每年約有1000位患者因為冠心病入院并且通過植入支架使病情得到控制。


但是很多病人,尤其是在縣里的病人,因為來回不方便等多種原因,在植入支架后沒有好好地遵醫囑服藥,當再次發生心絞痛或更嚴重的心肌梗死事件入院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其實,得了冠心病之后,支架植入只是治療的第一步,并不是出院后就萬事大吉了。


因為,從冠心病本身來看,發生心肌梗死、心衰、腦卒中等發生風險就很高了。而對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或是有腦卒中、外周血管事件病史的高危人群,意外發生率更高。這都需要強化藥物和生活方式的調控,通過合理有效的藥物,輔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科學運動,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再者,有數據顯示,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介入治療,并不是就可以不管不顧了。因為支架只能解決特別狹窄血管的問題,而血管里可能存在多處狹窄,支架并不能解決所有血管問題,其次再好的支架仍有發生支架內再狹窄的風險。比如對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高血壓血壓控制不好,腎功能不全等高危人群,則更容易在支架內形成血栓。


如果患者在術后發生心絞痛,是因為支架內發生再狹窄所致,還是其他新的血管病變引起的?這就需要專科醫生來識別,否則容易被誤診從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可見,養護好這條“公路”至關重要。這就要依靠患者回家以后遵醫囑服藥、改善生活方式,以及與自己的醫生建立長期的隨訪關系了。


隨訪主要目的“看過來”


隨訪是醫院根據需要,與診治后的病人保持聯系或要求病人定期來醫院復查,對病人的疾病療效、發展狀況繼續追蹤觀察所做的工作,又稱作隨診。簡單地說,就是在診治后,對病人繼續追蹤、查訪。


為了能夠幫助病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進展,更好地按時復診和方便滿足患者的需求,我們積極開展了冠心病術后隨訪,提供“支架植入、定期隨訪、健康指導”一站式服務。


出院前,醫生會給每一個病人發隨訪卡、宣傳冊、門診服務的流程,以便長期跟蹤隨訪。而每一次與病人隨訪交流,都是讓病人科學認識疾病和術后的自我調控。在隨訪中,醫生還會督促病人吃藥、改善生活方式,出現合并癥能及時處理,以及長期用藥狀態下安全性指標、心臟康復的指導。如果有問題發生能及早識別,找到專科醫生早期治療。


總體來看,我們主要通過隨訪,達到三個目的:


第一,確認目前的冠心病治療方案的療效:如若僅僅接受藥物治療,病情是否已經緩解?如若病情不緩解,是否需要進一步血運重建?如已經接受血運重建,心絞痛等是否已經緩解?治療方案是否需要調整?藥物是否需要增加或者減量?


第二,確認各項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是否已經控制達標:是否戒煙了?血壓有無良好控制?血脂血糖怎么樣?是否需要進行干預措施的調整?是否需要尋求其他專業的醫生的幫助等等。


第三,了解有無藥物不良反應:有無出現新的不適感?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復查肝腎功能等有無異常?


需要強調的是,最好是到曾經治療的醫院參與復診,因為基層醫院和治療醫院的檢查、化驗結果也可能存在差異,這些對病人的病情都是不利的。對于依從性不好的病人,或是農村的病人沒有及時來復診,容易出現支架內再狹窄、藥物副作用、造影劑腎病等并發癥。


隨訪項目簡單但十分重要


我把冠心病的中長期隨訪定為6個月到數年間。所以,每半年到一年,病友都要有一次很規范的包括物理體檢、實驗室檢查和心臟功能評估等在內全面評估的隨訪。比如,血常規、血糖、血脂、血壓、心率、肝腎功能、凝血功能、超聲心動圖等。有些病友還需要冠脈造影等復查,可以了解支架和橋血管是否通暢,又可以知道原來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是進展了還是穩定了。


通過中長期隨訪,再次確認療效,再次確認是否達標,再次確認不良生活習慣是否已經糾正,再次確認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如出血等,重點監測藥物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等。一般而言,除了少數病友外,大多數病友中長期隨訪還是能做到的。


總而言之,患冠心病的朋友重點要知道的是,一方面患病不要緊張,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冠心病沒有一勞永逸的“靈丹妙藥”,需要長期治療復查,進而降低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有效提高生活質量。


作者:尚艷菲 衡水四院心內一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