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8小時坐著,吃飯坐著,回家刷手機看電視也坐著;彎腰負重,每天從事大量的體力勞動;運動不當激烈碰撞,造成了運動損傷導致腰椎間盤突出;自身肥胖,負荷比較大,產生的椎間盤的壓力也比較大……如果您存在以上問題,就要警惕腰椎間盤突出癥。


而一旦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無效后就需要接受手術。


UBE技術,又稱雙通道內鏡技術,是一項為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而生的脊柱內鏡微創技術。醫生運用它可以實施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椎管減壓神經根管松解術,在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時進行了充分的椎管減壓,一次性解決了兩大問題,避免過早進行融合手術,保留了腰椎活動節段。


“住院之前,我的右腿還有后腰疼得不行,當天晚上打了3針止疼針都不管用。沒想到做完手術,麻藥勁過了之后,都不疼了,真是神了!”46歲的吳偉笑著說到。


近年來,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脊柱科在骨科領域的建設和發展中繼續發揮實質性的推進作用,在進一步夯實既有技術項目的同時、不斷拓展微創技術的覆蓋范圍,讓手術效果朝著更微創、恢復更快的方向努力。其中,UBE技術在衡水四院開展較早,目前已經是一項成熟的技術,每年實施手術50多臺。


吳偉是一名裝修工,彎腰搬機器時突然出現腰部和小腿疼痛,癱倒在地不能動彈,隨即被工友送到了衡水四院。經過系統診查,他是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


人體就像一臺精密復雜的“儀器”,脊柱作為“交通干道”,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隨著年齡的增長,日常不良姿勢、骨骼退化等因素會導致這條“干道”出現問題。腰椎間盤突出就是最常見的一種,它可以發生在腰椎的任何一個部位。


同吳偉一樣,腰椎間盤突出是導致多數人腰痛及腰腿痛的常見病因之一,有些人會急性發作,突然腰痛和腿痛;有些是行走一段距離后出現下肢脹痛、麻木、無力等癥狀,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后緩解,方能繼續行走。隨著病情加重,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需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因此到后期不得不通過手術解決。


經過周密術前討論,副院長、脊柱科主任王清和、副主任裴世深決定利用UBE(單側雙通道內鏡微創技術)開展治療。手術切口僅為兩個各縫合一針的小切口,術后吳偉下肢疼痛、腰疼的癥狀立刻消失了,手術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微創、安全、高效的手術效果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一致稱贊。


脊柱方寸之間集中了大量神經、血管等重要組織,手術操作時若辨識不清,極有可能造成神經、血管、脊髓的損傷,嚴重時可致癱、致死。隨著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以脊柱內鏡為代表的脊柱微創技術,已經在臨床廣泛推廣。衡水四院脊柱科倡導快速康復理念,致力于患者通過微創治療即可獲得媲美傳統開放手術的治療效果,脊柱內鏡發展態勢奪人耳目。這里的醫生都具有大量的醫學知識儲備和豐富的手術經驗積累,每個人均能獨當一面。此次為患者實施的UBE技術,是成熟的、穩定開展的一項脊柱微創內鏡技術。


UBE技術通過建立兩個通道(一個視野通道,一個操作通道)進行手術操作。不同于顯微鏡技術或椎間孔鏡技術,它幾乎適用于所有脊柱的退行性病變(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癥等),是脊柱微創手術的又一個選擇。


“以低手術風險和小的創傷達到甚至優于傳統開放手術的效果,是這項技術的亮點。”脊柱科副主任裴世深是南方醫科大學在讀博士,他介紹說,“該技術與椎間孔鏡一起,組成了一大一小兩套高低搭配的微創治療方案:對間盤突出和椎管前方的壓迫采用椎間孔鏡(小鏡子)更微創;對后方狹窄及短節段固定、融合的采用UBE技術,更具有優勢。這項技術搭起了脊柱內鏡微創技術的廣闊舞臺,為業界和廣大患者帶來了美好前景,尤其對越來越多的高齡腰椎管狹窄癥患者有明顯的優勢!”


這一技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避免了傳統骨科開放手術的大切口、大創傷、易感染等風險;同時,關節鏡直徑小、操作空間大;使用傳統的開放手術的工具即可,減少了器械消耗,降低了手術成本,手術時間較短;符合大多數骨科醫生開放手術的操作理念,醫生學習和操作起來較為輕松;視野清晰,操作通道具有開放性手術的靈活性,醫生操作精準度更高;對肌肉損傷較小,手術中基本上只透視一次,大大減少了患者的射線傷害;對椎管狹窄的同側減壓及對側減壓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也可以開展鏡下融合;同樣適用于一些高齡、需要減壓融合或者翻修等特殊病例的微創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