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草莓口感好,孩子也能體驗勞動的樂趣,我們已經來了好幾回了。”
“芹菜有降血壓的功效,自己動手采摘,不僅新鮮,還能鍛煉身體,中午我就回去做芹菜炒臘肉。”
“桑葚真好吃,不但‘顏值高’,入口也特別香甜。”
3月27日,正逢周末時間,衡水高新區鼎坤農業園區的采摘大棚里迎來一撥又一撥客人,棚內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草莓棚里為什么要種大蒜啊?”面對游客的疑惑,園區技術員李娟耐心地解釋道:“我們的草莓是無害化種植和管理,大蒜具有殺菌的作用,它可以讓草莓味道更香甜。同時,我們通過水添加有機肥,用管道滴灌至草莓根部,控制病蟲害,這樣不僅能節水,種出來的草莓也是有機健康的。”
據了解,這也是園區吸引眾多游客絡繹不絕的原因。
包地、建棚、種植……2015年,園區負責人乜銳開啟了與農業的近距離接觸。“現在城市里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勞動的機會也少了。這個項目,能讓市民自己動手采摘,品嘗到新鮮的瓜果蔬菜,感受小時候的味道,而且政府也大力支持鄉村振興,我也想為家鄉作些貢獻。”
于是,乜銳承包了衡水高新區大麻森鄉龐家村和北宋家村的土地,蓋起了4個溫室大棚,全部種上了西紅柿,并注冊了衡水鼎坤果蔬種植有限公司。由于缺乏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他虛心向其他省市的種植戶請教,并邀請從河北農業大學畢業的李娟來擔任園區技術員。
乜銳沒想到,第一年嘗試會如此順利。當年大棚西紅柿喜獲豐收,平均一個棚收入了5萬元左右。趁熱打鐵,他相繼建成了包括溫室大棚和冷棚在內的31個大棚,并引進草莓、櫻桃、葡萄、油杏、油麥等瓜果蔬菜,實現了“四季有果”。靠著無害化種植和管理,園區的茄子、黃瓜、西紅柿、辣椒等均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
“園區主要以采摘為主,之前受疫情影響較小,一天人最多能達到2000多人,銷售額在1萬元左右。”乜銳介紹,他們還和市區的學校、商超等建立了合作關系,一天能賣出200來斤。
如今,大棚已占地230多畝。“村里的青壯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年紀大的老人在家種地不占優勢,現在我們每年給村民以當年一畝地1400斤小麥價格的承包費,解放他們的雙手的同時,他們還能到園區打工掙‘薪金’。”乜銳解釋,播種、上架、拔草、采摘等都需要人手,最多時有50多個村民在這里干活。“我今年60多歲了,在這打工一個小時70塊錢,就在家門口,啥也不耽誤,你說多好啊!”北宋家村村民張書饋一邊在櫻桃大棚里給剛栽下的櫻桃樹添土,一邊笑著說。
然而,乜銳的眼光不止于此,園區在申請成功市級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基礎上,正在積極申請省級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我們計劃打造以農耕文化和農業科技為特色的勞動體驗基地,開展植物扦插培育、小麥收割、草莓醬制作、葡萄酒釀造、石磨面粉等課程,帶領孩子走進田間地頭,讓孩子在動手操作中學到農業知識,提高綜合素質與能力。”乜銳滿懷期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