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風暖花香。
每日下午2時左右,是阜城縣崔家廟鎮東高城村村民賈淑芬和閨蜜們相約散步的時間。她們輕快地走在干凈整潔的馬路上,經過一戶戶溫馨別致的農家小院,笑容滿面地和鄉親們打著招呼……
“我們是村莊里的都市,城市里的村莊。”賈淑芬和閨蜜們一邊走,一邊向記者炫耀。
如今,打卡崔家廟鎮的任意一個村子,聽到最多的話就是:“我的村莊,變了模樣!”
科學治理有“精度” 鄉村顏值靚起來
漢風廣場上,孩子們蹦蹦跳跳、學習漢文化;小游園里,老人們正在聊天、曬太陽……在崔家廟鎮東高城村,一幅新時代農村幸福生活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然而,小游園也有“黑歷史”。在附近居住的村民劉洪斌說:“以前家門口就是個大坑,廢水不少、垃圾很多。夏天蒼蠅亂飛,臭氣熏天,雨天更是出不了門。如今,出門就進公園,連家里的親戚都比以前來往頻繁了,沒事就愿意來村里玩一玩、轉一轉。”
不過半年光景,東高城村就發生了顯著變化:硬化水泥路1500余米;修建小廣場兩處,共1700平方米;建設小游園兩處,共3000余平方米;拆除殘垣斷壁七處,共3000平方米……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乘著阜城縣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崔家廟鎮按照“五清三建一改”要求,堅持高標準、高效率、高品質做好村莊清潔品質化,打造了劉棗胡村、西高城村、東高城村、營盤村、東郭莊村5個縣級美麗鄉村,推動形成了“點上有特色、面上有規模、整體大變化”的美麗鄉村新格局。
“建言獻策、出工出力,全村黨員干部帶頭干。69歲的前村黨支部委員劉樹生,做完心臟搭橋手術十多天就參與進來,還主動貢獻出家里的機具、器械等。”東高城村村黨支部書記曹世友介紹,村民們從一開始“站著看”到“搭把手”,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請纓,爭當村莊清潔的主力軍、排頭兵。
“農村人居環境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崔家廟鎮黨委書記申濤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群眾不僅是“參與者”,更是“當家人”。
自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崔家廟鎮黨員、干部、群眾自發籌資58萬元,在外杰出人士捐資132萬元,全部用于硬化美化街道、種植綠化苗木等。
此外,為提升村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感,崔家廟鎮創建了3600個美麗庭院,讓村莊由外及內美起來;實施秸稈回收利用行動,建立云秀秸稈回收中心,全鎮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9%以上,有效解決了柴草亂堆亂放的問題;在全鎮84個村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大比武”,建立村干部包片、黨員包戶網格化管理制度,打造了36個村莊清潔示范村,形成了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良好局面。
探索治理有“溫度”農村居民笑開顏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
“廁所不怕看,干凈著咧!”崔家廟鎮張家橋村村民董新艷一邊打開自家廁所的門,一邊笑著對記者說,“廁所改造之前,別說讓別人看,俺從城里回來的孫子孫女都不愿意去,現在可大變樣啦!”
走進董新艷家的衛生間,墻壁上的白色瓷磚一塵不染,水沖式陶瓷便池干干凈凈,一旁的紅色桶里裝滿清水。
“我也學城里人,每天把廁所打掃得干干凈凈的。”董新艷介紹,家里之前用的是旱廁,不僅自己清理起來很麻煩,院子里還經常有臭味。改廁后,一年才需要清掏一次,只需打個電話抽污車就到家門口,不到二十分鐘糞污就能清理干凈。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廁是“細胞工程”,也是頭等大事。崔家廟鎮把推進“廁所革命”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頭戲,加快農村廁所改造,推動農村廁所建設標準化、管理規范化、運維專業化,對1.3萬座廁所應改盡改,讓“方便”的事更方便。
以“廁所革命”為突破口,崔家廟鎮持續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打出“組合拳”,讓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高”。去年以來,崔家廟鎮共鋪設污水管網1.4萬米,新建鎮區污水處理站,鎮區及周邊11個村莊1.5萬人口的生活污水全部實現了管網收集、集中處理、循環利用。同時,在全鎮投放200多個小垃圾桶,代替原來的大垃圾桶,實現垃圾清運全覆蓋,日產日清無殘留。
“蓋新房、買車子,我們村里光是好消息。沒想到這么大歲數了還能過上城里人的生活,即使有人拿樓房換我這小院,我都不換。”劉棗胡村村民劉海林笑得合不攏嘴,“如今村里的小伙兒說對象都好說著呢!”
文明治理有“高度”構建宜居大格局
打造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不僅要以美麗“塑形”,更要以精神文化“鑄魂”。
百年黨史主題街、黨史系列宣傳畫……在劉棗胡村,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文明理念浸潤人心。“1929年出生,少年時就積極參加抗戰,冒著生命危險傳遞情報、站崗放哨、挖地道、掩護照顧傷員……”初心廣場上,村民劉希庭正在給外孫女李依夢講村里“革命母親”王秀珍的故事。
“為了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去年我們村成立了以張順友為隊長的廣場舞隊,以曹根昌為隊長的鑼鼓隊。”曹世友介紹,每天晚上,打球的、跳舞的、打鼓的……廣場上一派熱鬧場景。
鄉土,永遠是褪不掉的底色。營盤村的村標是在“戰國闕”的建筑形制基礎上抽象演繹而來;東高城村的村標使用了漢代石闕的建筑形態……崔家廟鎮依托各村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留住鄉愁,賦予美麗鄉村深刻的內涵。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引發的蝴蝶效應,帶來的不僅是鄉村面貌的改變,更為經濟增長、文化進步和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動力和支撐。他們以紅高粱為主題建設了“紅高粱小鎮”;以張家橋村冬桃為主題,打造了“冬桃小鎮”;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崔家廟鎮剪紙為主題,打造了“剪紙藝術小鎮”……
在崔家廟鎮,建設美麗鄉村不僅是打造干凈整潔的生態環境,更在于“產村融合”,不斷提高村民收入。申濤介紹:“今年我們將壯大紅高粱產業,種植高粱5萬畝,力爭打造華北區域高粱種植第一鎮;建設冬桃種植示范區,以張家橋村為中心,建設休閑美麗鄉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田園綜合體,并積極申報省級農業園區;發展中草藥材種植,在康莊村、陳集村建立中草藥材種植基地,培育中藥材種植經營主體,把中藥材種植打造成崔家廟新產業。”